POTS Weekly |
Posted: 25 Jul 2013 12:42 AM PDT 文、採訪/蘇盈如 訪問陳可辛(1962年生)不容易。他身兼導演、老闆、監製,甚至早在《陳可辛.自己的路》(2012年)中,已成為文本。現場的他不論是近於商業性的禮貌安靜,帶著任性爽利感的滔滔不絕,或是慣於面對媒體專業地彬彬氣勢。都使外人對他的理解,很難脫離作品論述。遑論更多時候,沒有說出口「我看著你的電影長大」。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個人」—羅大佑〈光陰的故事〉 當時《金枝玉葉》(1994)其實看不太懂,陳可辛剪接似乎都有某種不連貫的敘事。現在看來每一顆鏡頭都像泛黃老照片。幻想作為本能,體現在所有案子上面。電影在此是回憶的蒙太奇。90年代,香港電影裡中國人還是《表姐,妳好嘢!》(1990)表姐;《中南海保镖》(1994)公安;《省港旗兵》(1984)大圈仔;《賭聖》(1990)、《猛鬼旅行團》(1992)的特異功能形象。陳可辛首部片《雙城故事》(1991)、《新難兄難弟》(1993)到《甜蜜蜜》(1996),他的香港人從來不是空間上,而是時間上的。「中國因素」這個台灣詞彙,始終潛藏在小人物裡。一直到《甜蜜蜜》才跑出線外、滿溢出來。隻身從廣東到香港打工的李翹(張曼玉飾),這個類似於《海闊天空》(2013)裡成功前往美國留學、卻得回國就業的孟曉駿(鄧超飾):急切地追趕著時勢,又往往被自己的功利算計擺一道。直到李翹在紐約街頭追著黎小軍的腳踏車,我才明白片尾帶到他們初來香港在地鐵上錯身,是屬於陳可辛父母輩的時代故事。幾乎下一幕就要預見,生命便在這種剛剛好,以張愛玲的說法是「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機運下誕生。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POTS]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