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今朝不義,看我「原」在一起行動 記金曲獎光榮時刻

Posted: 11 Jul 2013 08:00 AM PDT

文、攝/賴品瑀

7月6日第24屆的金曲獎頒獎典禮中,獲得「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卑南族青年桑布伊,邀請所有入圍此獎項的競爭者一起上台,「守衛東海岸」、「反核反核廢」、「拒絕不當開發」、「拒絕遷葬」、「拆美麗灣」,來自排灣族的達卡鬧、芮斯,阿美族的舒米恩、阿洛,人手一張小紙板,提出他們共同五大訴求。

如此石破天驚的一擊!被稱為本屆最感動人心的一刻,但在部分主流媒體眼中卻成為沒禮貌,不尊重「本應滌淨心靈、超越政治的音樂殿堂」的行為。在全球各項音樂節、音樂祭,對社會議題大動作表態乃常見之事,這可不只是小咖才想藉機鬧事。「我一看到名單時,發現入圍的,怎都是我們的朋友。」為此行動發出號召的達卡鬧表示,當他一看到名單,便認為、相信這些早已長期挺身爭取原住民權益的戰友們,必定能「聯手合作」出一件大事。

read more

誰是苗栗地產王? 七月五救大埔現場聲援者群像

Posted: 11 Jul 2013 05:15 AM PDT

文/蘇盈如

七月五,跟著大家一起往大埔。三年前為「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周邊地區特定區計畫」而進行土地徵收,在抗爭下取得「原屋原地保留、農地以地易地」條件,後來卻仍陷入地方上強勢發展的角力,在缺乏公共利益、玩弄「都市計劃」專業的行政手段下,依法致使其中四戶只能再度站出來要求「不要拆屋」。七月二日佔領行政院大門後,在限期搬遷的七月五當天,群眾前往彭秀春、朱樹、柯成福、黃福記等四戶之一的張藥局(彭秀春家)前,聲援打氣。台灣農村陣線陳平軒指出在低密度人口的工業園區周邊,「創造都市」的荒謬。「把都市做起來後,難以預估進駐人口跟商機。造鎮開發沒有辦法帶來地方繁榮,只有透過土地徵收案,以低價收購高價賣出的投資人及建商受益。」不論是否相信未來榮光,當地居民都很難均質介入主導街坊發展與生活樣貌。

現場碰到Wada,跟她聊起自己對於土地、(異性戀)家庭與財產三者,在漢人文化裡緊密相扣的不適感。Wada是土拉客(譯自Land Dyke)成員,跑去桃園種田、實踐女同志生態女性主義。詢問這次來支持理由,她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拆掉這些房子,給那麼多什麼園區的使用啊」。她接著談到現代化過程中,「土地跟漢人社會、家庭連結,世代差異太大,這部分甚至超過族群或國族的差異」、「已經不依靠土地維生的人,說土地會有點大」她點出「有農地的人都賣(換)掉了。如果今天我的稻子要收割,政府來把他毀了,我會抓狂。但是我現在沒有地,也或許我心裡從來沒把握買得起一塊地,所以比較難去想像:如果政府輕易把我花畢生努力賺錢買的地,以及花很多力氣經營的土地取走,我會怎麼辦?」在這個條件下,很多人都沒有答案。

read more

“IS ANY NOISE BAND EXSIST IN TAIWAN?” ——遲到二十年的秋田昌美台北演出

Posted: 11 Jul 2013 05:10 AM PDT

採訪、文字/林易澄
攝影/陳藝堂

「Merzbow要來?」「噪音我pass,」「主辦單位準備好要跑路了嗎?」「不去的話以後可能就看不到了吧……」

先前已經聽過Merzbow的作品,對於他的演出會是什麼樣子,多少有些預期,但是到了台下,便會發現置身噪音的現場,跟在家中用耳機聽的經驗完全不同。這不只是音響設備的差異,像是同台演出的謝仲其說的,就是把CD拿來The Wall播放,也不會有同樣的效果。對效果器與電腦的調整,以及無弦吉他的彈奏,經過電路透過喇叭裡的空氣振動,最後佈滿整個空間,這些是無法精確複製的。正如秋田昌美對噪音的思考,切入於音樂工業複製過程中無從迴避的雜訊增生,他的演出也只有在現場才得以完整。

read more

記者手記:厭父情結

Posted: 11 Jul 2013 03:57 AM PDT

文/蘇盈如

人有時候會因為莫名其妙的事情,而感到被羞辱,例如父權。例如你被徹底否定,不是因為行為,而是因為關係。例如所有市長都會進到菁英女校發言,官員看不見你的記者身分。他說,我的老婆也在這裡念書、我女兒跟妳年紀一樣。彷彿在這時候談私領域,是一種幽默。

很幽默,因為女書裡,連「胯下之辱」這種指責語言都沒有。「賤人」這個詞彙成為免死金牌。你的基本立場是捍衛「賤」對於傳統家庭制度的顛覆能力,殊不知此時卻徹底維護了,那個陽具崇拜。

read more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11 Jul 2013 03:55 AM PDT

"主唱波諾"這個自詡為慈善家的樂團主唱只不過是銀行家和新保守主義者的朋友

波諾生於1960年代,此時的愛爾蘭正處在第一與第三世界中的夾縫,所以對於世界上的不公有較多的憐憫關懷。何況出生在這種歐洲的偏遠地區,又想要被鎂光燈追逐的話,有些引人注意的理想大有幫助;波諾和Bob Geldof這類人即是運用了國籍躍上世界舞台。他屬於嶄新酷炫的冷戰後時期愛爾蘭,但藉由走進非洲-這個充斥饑荒與內戰大陸,他得以補上愛爾蘭兩代間的差距,在這個能操控個人形象的年代,有看似超越黨派的立場與說法發自內心的表象,還有成千上萬的粉絲,還有什麼比搖滾巨星更能傳遞政治理念呢?《掩護者:波諾,以權力之名》The Frontman: Bono (In the Name of Power)作者Harry Brown指出,這個看似愛好和平的人同種族主義者Jesse Helms等人有些交情,而且對於贊助軍火供應商全無異議。如果波諾真的對祖國的歷史略之一二,他應該知道1840年代的饑荒並不全然是食物短缺,而是有部分食物必須出口以支付地租,真正讓愛爾蘭成為煉獄的是波諾擁戴的自由經濟。他是一個逃稅大戶,也是布希和前任首相布萊爾的以及新保守主義者的好友,作者認為貧困的人民與社會的不公義對於波諾而言,都只是宣揚的形象的手法罷了。(來源:guardian/節譯:Ashley)

read more

衛報週評: 埃及的軍事政變使得民主陷危機

Posted: 11 Jul 2013 03:29 AM PDT

葉興台/節譯

「推翻軍人統治」曾是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SCAF)統治時期,開羅解放廣場上最受歡迎的口號。如今再也不是了。幾天前,這個象徵阿拉伯奮力爭取民主和自由的場地,大肆慶祝軍人政變。部分的埃及則在抗議另一部分在鎮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埃及大部分人支持對首位民選總統發動政變?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分析埃及的危機之前,若不切開反穆爾希陣營,就沒有任何意義。簡而言之,這個陣營是由四個重要角色所組成:陸軍、警察、前總統穆巴拉克的殘餘勢力、非伊斯蘭革命力量。

read more

支援遷徙少女 各國建立保護網

Posted: 11 Jul 2013 03:25 AM PDT

編譯/陳玫伶

發展中國家有大量青少女移往都市生活,有研究顯示,若能給予這些青少女完善的支援將能獲得正面結果。透過有效的政策建構青少女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社會網絡等能力,可保護她們在自願遷移時的安全、生產力及權益。由人口委員會(Population Council)發布的報告《遷移中的少女:發展中國家的青少女與遷移》(Girls on the Move: Adolescent Girls and Mig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是首度有報告研究青少女在社會與經濟因素的吸引下,選擇移居都市的各種風險與機會。

read more

「台灣之光」的艱困抉擇 明星運動員的物化與金融化歷程

Posted: 11 Jul 2013 03:22 AM PDT

文/陳虹穎

謝淑薇與彭帥共同拿下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冠軍後,頓時謝淑薇從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為中台兩地政府極力拉攏企業收買的icon化人物。台灣官方先是搞不清楚場合,捧出了5大箱醜陋的花瓶作為賀禮,不知是否在諷刺這樣的實力派女將是花瓶?還是需要更多花瓶?而中國大陸官方也不甘示弱,亮出千萬人民幣的堅強贊助實力,向謝淑薇招手。

read more

香港的一國兩制 民主為本

Posted: 11 Jul 2013 03:20 AM PDT

文/許若仁

香港市民約40萬人不畏颱風來襲,於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16週年紀念日,上街要求香港特首梁振英下台、直選特首、落實香港自主自治。

這不單純是政治上的抗議,其實是深刻反映了香港市民普遍性的對中國大陸對於香港之遙控式的權威統治、兩地社會文化因重大歧異而遭致壓制的憤怒反彈。

read more

史諾登效應 此岸八卦看待默然淡定

Posted: 11 Jul 2013 03:17 AM PDT

文/陳良哲

媒體氛圍似已轉向,不再是將矛頭指向美國究責,而是轉向八卦史諾登人究竟身處何處與未來下場如何云云。這焦點一轉,變成大國之間如何盤算角力,南美小國如何負起庇護之責。令人喝采的厄瓜多,搶在美國實施經濟懲罰之前,搶先終止該項貿易優惠協定,並說願放棄此值2300萬美元的優惠協定,以便將此經費讓美國政府改善人權所用。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Legend Remixed》、《Watching Movies with the Sound Off》、《Albert Einstein》、《Extended Play》

Posted: 11 Jul 2013 03:02 AM PDT

文/愛吹倫

藝人:Bob Marley
專輯:Legend Remixed
發行:Tuff Gong / UMGD

1984年Bob Marley死後第二張精選性質的專輯《Legend》發行,在全球有將近兩千五百萬的銷售量,還入選滾石五百大專輯(第46名),可惜,這些成就本人享受不到,但影響早以無遠弗屆。有數不清的製作人與DJ重混Bob Marley的作品,但官方正式的混音專輯倒還是頭一遭。除了兩位葛萊美獎護體的兒子Ziggy與Stephen之外,更網羅Thievery Corporation等眾多響亮的名字,涵蓋各類曲風,賦予這16首名曲不同靈魂,從Dubstep, Drum n`bass與Downtempo到搖滾、衝浪民謠甚至Gotan Project式的House都有。Roni Size與Photek等jungle老咖的站台更是給足了面子,成了專輯的意外驚喜。

read more

做自己

Posted: 11 Jul 2013 02:54 A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Beady Eye
專輯:BE
發行:Columbia

你很難不帶任何預期、先入為主的想像或標準,來聽《BE》這張專輯,但你若很幸運初涉搖滾樂不久,《BE》果真是此生聽過的前十張作品,我想你在十年二十年後,仍會牢記這十一首歌。

《BE》好極了,不是那種驚天動地搖晃你體內分子結構的好極,而是一切如期待如預料如相信專業樂手的等級繳交出來的成熟作品。可是《BE》被賦予的包袱太過沉重,得先和前作《Different Gear, Still Speeding》比過一輪,多數人的結論是:嗯,找來TV On The Radio的Dave Sitek監製,聲響更澎湃了,聽聽〈Flick Of The Finger〉、〈Second Bite Of The Apple〉這兩首單曲的大銅管,或〈Soon Come Tomorrow〉尾段的多層次吉他獨奏,皆可得證。

read more

世界如何病了?

Posted: 11 Jul 2013 02:47 AM PDT

文/(OR)伊森

藝人:Wax Idols
專輯:Discipline + Desire
發行:Slumberland

世界如何病了?聽Wax Idols的歌曲〈Stare Back〉就知道;那像是一場歡娛宣洩後的無病呻吟,人生沒有正面積極的目標與態度,只有對悲慘世界與頻臨死亡的掙扎,這是舊金山黑暗後龐樂隊Wax Idols所寫所唱,甚至所觀察到的世界。可有當年聽Siouxsie & The Banshees彼時的心情?

read more

瘋狂絕頂、刀光劍影的素食史

Posted: 11 Jul 2013 02:43 AM PDT

文/李靜怡

書名:不流血的革命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
譯者:丘德真、李靜怡
出版:遠足 2013/06

特拉姆.史都華現年三十六歲,為英國作家與環保行動主義者;他在城市食物垃圾間梭巡,和滿臉生皰的流浪漢打交道換暗語,揭密超市企業體的浪費本質。從路邊帶回二手棄置的魚子醬、芒果泥,在樹下舉辦宴會,史都華著作的《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Waste: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成為全球行動者參考手冊。而廢食泥濘中的史學者所著作的第一本書《不流血的革命》,則探索不為人知的素食主義文化遷異史。

read more

適合食用時思考

Posted: 11 Jul 2013 02:39 AM PDT

文/PenPouch

書名:你應該吃我嗎?一場有機、素食、及果食飲食的探索之旅
作者:卡倫.杜芙
出版:遠足 2013/3

你是吃肉的,很難要你改吃菜。這些年我每天咬著這句話、機械化地嚼著飯,餓到靈魂都單薄而扭曲了。

李維史陀說,食物不只適合喫,也適合思考;通過生食與熟食、蜂蜜與煙草,建立了一整套自然/文明符號體系的結構主義人類學。左翼當代人類學家薩林斯,也分析舌尖上的美國,透過其食物分類體系揭櫫了: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何為美味、何為惡食,不只關乎味蕾或胃袋,也和一整套社會文化象徵秩序有關。這本書以「你應該吃我嗎」下標,把動物瀕死哀鳴轉譯成一句挑釁式提問;對不假思索的肉食者而言,此書難以下嚥,但卻能刺激思考自己在食物鏈中的環節、生物圈裡的位置、甚至存在之鏈(Chain of Being)的位階。

read more

老水手逐浪見聞

Posted: 11 Jul 2013 02:33 AM PDT

書名:在海上:約翰尼可的冒險與人生
作者:約翰.尼可
出版:網路與書 2013/4

John Nicol(1755-1825)十八世紀蘇格蘭航海員,桶匠之子,二十出頭不同於其他被強行徵召進海軍服役或遭懲處上船者,起錨航向泰晤士河的命令是他最喜悅的聲音,舉目360度無窮海波,不感天搖地晃恐慌,流淌熱愛探險的血液。英國海上霸權/中高階級流行旅行遊歷的時代,尼可卻以下層階級之姿的新視角(自傲身為蘇格蘭人同時也認同英國皇家海軍身份)參與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隨捕鯨船至格陵蘭,航行到中美洲西印度群島、歐胡群島、阿拉斯加沿岸、中國等地經歷,記憶驚人被口述紀錄於一書生動呈現。最終,浪子只想落葉歸根,讓一片綠葉落在胸口,而永久停泊。(倩鳥兔犬)

read more

屬於大象的土地正義

Posted: 11 Jul 2013 02:30 AM PDT

書名:我的大象孤兒院
作者:達芙妮.謝德里克
譯者:莊安祺
出版:時報 2013/5

本書並非第一本談東南非洲野生動物的撰述,《跟大象說話的人》曾細膩描寫,一群大象因生存需要仰賴人為遷徙時,牠們的直接脾性。目前除了外交役男醫生的經驗談,討論非洲大陸的譯本,若非涉及政經,就是歐洲墾荒者回憶,或文學獎作品。珍古德之後,陸續出現野生動物相關譯作。閱讀本書時若能忍耐,自傳體的自我中心,就會發現人類作用在非洲大陸上的歷史刮痕:當帝國殖民政策鼓勵移民、二戰成為前線糧食、乃至獨立後政局轉變而貪腐官僚隨之介入國家公園政策;土地主人無論如何改變,脫離自然與部落傳統法則的獵殺,無所不在,而政治、利益與研究者為之作嫁。(蘇盈如)

read more

借古諷今殖民野心

Posted: 11 Jul 2013 02:27 AM PDT

書名:大國海盜
作者:雪珥
出版:遠流 2013/6

和西方同行相比,時不時官方明暗合謀協助支持推往發展海上霸權,封建制度下的中國海盜卻往往一有機會就上岸當官,離開海洋搞內部鬥爭殘害。作者框取晚近明清以降(同為歐洲航海時代)向海洋進取(包括海外稱王建制的王直、挺進東南亞的林道乾、在呂宋群島與西班牙人短兵相接的林鳳、幾乎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的鄭氏海上王國等等)、後嚴格實施海禁的正史之外,行文嚴謹引用,試圖清理何故東西文明在邁向現代化過程裡興衰分流。廣大興28號事件沒有交代,政府同樣著眼短利近處,而不知近禍將至?(倩鳥兔犬)

read more

在髒話中大笑吧:《麻辣嬌鋒》

Posted: 11 Jul 2013 02:25 AM PDT

文/但唐膜

美國警匪電影經常出現男性雙人組合,通常都是兩個個性很不一樣的警察,一起合作辦案,例如成龍和克里斯塔克的《尖峰時刻》,或者湯米李瓊斯和威爾史密斯的《MIB星際戰警》,兩個警探總是會在衝突中尋找到平衡點。男女雙人組的警察也有,例如大家最熟悉的電視影集《X檔案》,一男一女,一個感性,一個理性。畢竟角色之間的差異,才能製造出戲劇高潮啊!

read more

異性戀男孩子殺人放火搶劫強姦都敢,哪會真怕男男情愛呢?《Kids Return》

Posted: 11 Jul 2013 02:23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2003年,容貌美美的兩位異性戀男孩彩繪我的陰莖,拔我的陰毛,蹂躪我的陰莖,變相幫我打手槍,把我的精液塗抹在我的嘴裡,共同為我完成了影像式劇本《青藍(azur)紫(violet):你所知道/不知道的李幼新》,誠實呈現我的心理變態、犀利表達我對自己的恨。我感激他們的鼎力賜助,但也「害」了他們,讓很多人更有理由相信:異性戀的男孩子連殺人放火搶劫強姦都幹得出,哪裡會真的不敢去跟別的男孩子做愛呢?何況只是把玩我的陰莖?而且只是演員在演出我的劇本。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