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S Weekly |
- 鑽進自然,唱尷尬與認同的生命之歌: 專訪土耳其獨立女導演雅辛跟蓓琳
- 美編手記:世界正在迷航,尋找十字星
- POTS WORLD:破世界
- 聖約翰的草藥(No.320):【被自由 2】
- 衛報週評:柬埔寨違反人權,歐盟置之不理
- 義務役、行政濫權與國家暴力 拒絕當兵就是不愛國?
- 走出悶經濟 採購買國貨,生產靠外國
- 蟾蜍山聚落:強拆之外的其他機會?
- 監獄口的凝望:百年地景中的壓迫與規訓
- 這些不是作品本身——《生活作為形式》展覽側記與專訪
- 音樂靠邊站:《With Love》、《Embracism》、《no world》、《DVA》
- 謝幕
- 個人唱片
- 決戰世界史
- 是否仍然記得曾經有過的感動?《愛在午夜希臘時》
- 冒腦震盪危險搏命演出的哲學論文與性愛奇觀《戰‧友‧慾》
鑽進自然,唱尷尬與認同的生命之歌: 專訪土耳其獨立女導演雅辛跟蓓琳 Posted: 18 Jul 2013 08:16 AM PDT 文、攝/蘇盈如 在以「伊斯坦堡」為主題城市的台北電影節放映上,對於沒有拍過/學過電影的我來說,趨近真實而沒有盡頭的影像現場,提點了個人在生命荒蕪裡的掙扎跟服從。馬穆法希裘斯昆(Mahmut Fazıl Coşkun,1973年生)的《窗邊的憂鬱女子》(Wrong Rosary)中,古蘭經與玫瑰經相遇,慾望與宗教不只有對立,卻是日常生活的選擇包容。所有預料之外的劇情電影,卻令觀眾更像「真實旁觀者」。它們全都到不了誰論述的經典,但因為趨近溫柔的現實主義,沉默地讓屏幕不只是一片時空。烏米烏納(Ümit Ünal,1965年生)的《血色石榴》(The Pomegranate)超級幽默,是黑色慾望反撲。看了好幾場,最後忍不住在(據說是名導的)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1959年生)《與大地共舞》(The Small Town)放映中沉睡不已,醒來後黑白拷貝裡,還有村子一家人圍著熒熒火光,燒掉了一個世紀三個世代的歷史經驗:記憶、知識與未知。又或許土耳其從未準備好,去面對以國族為前提的國境。這讓我想起地層混亂、擾動的台灣。 |
Posted: 18 Jul 2013 02:29 AM PDT 文/吳芷麟 喜歡期待週四的編輯會議,大概是非常喜歡聽大家說話的緣故。奇怪的是,隨著一週週的發刊,報紙對我漸漸不再像新聞了,這些故事彷彿能觸摸般的真實鼓動著。才發現有些人與事,很需要被關注,脆弱的讓人傷心。 當金曲獎桑布伊邀請入圍者共同串連宣示,他們顫抖,我跟著激動,原來原住民被消費,總以促進觀光之名;看到關廠工人喊抗多年,耗盡力量,原來財團可以逃走,裝瞎躲避。這些故事在希望與失望間重複消磨,被擠向他人故事旁的邊角,漸漸失去名字。我疑惑的發現國家投影的美麗藍圖裡,再沒有關心了,冷酷就像整個社會對他們的背叛。 |
Posted: 18 Jul 2013 02:27 AM PDT 藝術家嗑藥?我們的老祖先早就這樣做了!為什麼在世界各地發現的史前洞穴壁畫中,不論人種或地域,都出現了極為相似的幾何圖形呢?根據最新的研究,神經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他們都嗑了藥(精確來說,是「食用了某些含有迷幻成分的植物」),而人腦在感知異化的狀態下,總是傾向於看見某些特定的圖案。 長久以來,我們總以為史前的繪畫只是為了描摹外在的世界。然而,該研究卻洞穴藝術視為各種儀式的精心融合,其促使了參與者改變心智狀態,藉由腦內的化學物質變化,讓人看見網格、蜂巢、線條、螺旋等特定形狀——亦即在史前藝術中常見的元素。科學家也認為,這些圖案是大腦內部神經細胞組織的形狀。 |
Posted: 18 Jul 2013 02:20 AM PDT |
Posted: 18 Jul 2013 02:18 AM PDT 節譯/葉興台 若你想邊喝咖啡邊讀這篇文章,在把糖摻入咖啡前最好三思。若糖來自於柬埔寨,它可能遭到污染,不是遭到化學殺蟲劑或肥料污染,而是被違反人權所污染。若你在歐盟讀到這篇文章,就應該知道下面這件事情:歐盟的貿易政策鼓勵這種違反人權之舉,而歐盟執委會尚未採取任何行動。 根據英國衛報的弓篇評論,柬埔寨被納入歐盟普遍化優惠關稅制(GSP)下的「除武器外所有產品」(Everything But Arms,EBA)待遇,這意味了該國可與其他低度發展國家一樣,免關稅出口糖等各式產品至歐盟。理論上這似乎是很棒的交易,但實際上對很多柬埔寨人而言並沒有那麼好,甚至是個災難。 |
Posted: 18 Jul 2013 02:15 AM PDT 文/陳虹穎 在一個年輕生命於禁閉室中活活被虐死之後,洪仲丘之死,掀開了歷來在軍中受虐死、「被自殺」等離奇命案,如同「精忠報國」四字被血肉汁液沾黏得模糊,這類挾愛國之名,行個人濫權暴力之實的軍中潛規則,一如陳年裹腳布般,開始自各大BBS、臉書評論裡蜂湧而出。這不再是高華柱一人是否下台去職的問題,而是延伸到其龐大的爛根:國防預算居高不下、軍演墜機事故不斷、軍隊管理暴力濫權、義務役存廢等討論。 |
Posted: 18 Jul 2013 02:13 AM PDT 文/潘欣榮 工總上週提出政策建言白皮書,洋洋灑灑262項建言,其中要求「政府公共工程採購應以國內產品為優先,國際標案也應以本地產品為主,國內無法生產製造的才開放進口」。但另方面在勞動政策倡議「放寬藍領外籍移工的引進、白領外國人可從事的工作類別」。 倘若「(公共)採購買國貨、生產靠外國(人)」,那支持國貨的目的,不就擺明僅為了財團的生存,而與台灣受雇者的生存毫無瓜葛?既然資本家都如此赤裸的宣示,那麼台灣受雇者又何必理會他們的生存? |
Posted: 18 Jul 2013 02:12 AM PDT 文/林郁文 蟾蜍山聚落位於公館捷運站南端,走路十分鐘可及的地方,是兩百多年前「公館」地名的發源地。戰後軍方於蟾蜍山下興建「煥民新村」,依山而建的建築形式別具特色,但因該眷設位處臺灣科技大學擴建校地內,近期將面臨拆除的命運。 然而,興建校舍將破壞蟾蜍山之山勢以及生態環境。2006年,「蟾蜍山、寶藏巖與河濱公園地區」獲「台北市景觀綱要計畫」指認為台北市十處生態廊道示範點之一,是台北市「生態城市」規畫中的重要一環。加上蟾蜍山位於軍事基地旁,並不適合強度開發。煥民新村有機會作為學校的創新利用空間,尤其台科大以設計學院與管理學院著稱,乃為轉型實驗基地的可能。 |
Posted: 18 Jul 2013 02:08 AM PDT 文字整理/黃舒楣(台北刑務所群落文資護育聯盟 成員) 前言:此文摘記台北刑務所群落文資護育聯盟(以下稱「聯盟」,註1)舉辦之論壇。2013年七月十日下午四點/清華大學月涵堂。 「華光社區?那不是違建社區嗎?和文化資產有何關係?」這不假思索的反應更正當化了政府加速騰空一切人文歷史以便開發的決心。在一個善忘的城市談保存不是為了懷舊,而是太多權力鬥爭寫在城市地景上,好像羊皮紙,疊着一層層的城市擴張軌跡和流離、歷史巨輪轉動下的生活記憶。某程度上,談「文化景觀」是要逼政府去面對這張羊皮紙,不能恣意擦掉刪除了一世紀的空間記憶。 在今年三月前,在華光社區只有金山南路二段部分北面監獄圍牆指定為古蹟(1998),殊不知所謂「金雞」其實是全台第一個現代化監獄群落,落成於1904年,堪稱日本明治維新獄政改革的重要成果,建築面積達五萬多平方米,周邊有農場、演武場、病院及公共浴場等設施,連當時東京官員都驚嘆,足可一雪日本刑務落後不文明之恥。如此雙重殖民凝視,隱含日本複製了西方帝國的殖民壓迫技術,施加於台灣。多年來代管機關完全輕忽百年歷史,甚至,各種形式「壓迫」延續至今。 |
Posted: 18 Jul 2013 02:01 AM PDT 採訪、文字/林易澄 一座佔領區要塞改造公園,一個貧民窟變成文創空間,一個市場記下自己的歷史,一台行動卡拉ok錄製居民的對話,一支巨大粉筆把廣場當作留言板,一個電台放送牢裡的心情……。像是旅行的前置作業,在地圖上摸索,用手指猜測不確定的資訊,走進《生活作為形式》展覽場,我們看到過去二十年,藝術家介入公共空間參與社群的嘗試。從行為藝術到社會抗爭,這片光譜呈現了當代創作者對藝術∕社會關係的困惑、思考與行動。 計畫的總策展人Nato Thompson認為,藝術的處境已不同於一百年前,廣告、電視、大眾傳媒、網路,重新定義了認識世界的方式。美學、詞語、圖像、情緒的技術,不斷影響著人們。藝術於是深深介入了權力的機器,文化體系成為鬥爭的場域,這使得藝術能夠、也必然介入社會。從此藝術與改變文化體系沒有絕對的分野。「藝術已經贏得了這個世界,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仍然被上個世紀的藝術觀束縛著。」Nato曾這麼說。 |
音樂靠邊站:《With Love》、《Embracism》、《no world》、《DVA》 Posted: 18 Jul 2013 01:42 AM PDT 本週站主/boyethan 藝人:Zomby James Blake與Zomby,就像主播與記者;一個是鎂光燈下的眾人矚目焦點,另一個則是勤力奔命的現象還原者,並存於同一個事件裡頭。 兩年後James Blake仍能以《Overgrown》受眾人愛戴,一記靦腆笑容傳遍整個社群網絡;Zomby卻不一樣,兩年前《Dedication》仍有蜜月期,兩年後《With Love》不能再椅賴Post-Dubstep光譜,就得有一番新的局面。 還好《With Love》克盡「觀察者」職責,擴大還原Post Rave Culture真相,囊括整個舞曲文化發展之縱深,也能呼應其出道之作《Where Were U In' 92?》。與之所愛,Zomby總算是一心一德。 |
Posted: 18 Jul 2013 01:31 AM PDT 文/海德 藝人:Editors Editors似乎與Interpol分享著類似的命運,這也宣告後龐克復興浪潮的謝幕,相同惡評如雪片般飛來的第四張專輯,同樣在新作推出前有樂團成員離團,由主唱獨挑大樑,雖然英美兩地環境醞釀出不同的專輯走向,但如出一轍地留下了失焦的惋惜。 《The Weight of Your Love》揚棄了前作精心雕琢的合成器電子氛圍,甚至是Post-Punk大氣都已大半消散,全作瀰漫混雜了新浪潮的過渡歌謠氣味,特別是那些嘗試模仿U2在英國時代的曲式更叫人無法理解(或是髮指?),慶幸他們已不再嘗試第二張專輯的熱血,而是轉往英倫特產的憂鬱自憐,但某些Brit-Pop取向的悅耳歌曲卻又被編曲妝點成過分矯揉造作的四不像,實在可惜。 |
Posted: 18 Jul 2013 01:27 A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Eleanor Friedberger 由Matthew Friedberger與Eleanor Friedberger這對兄妹檔組成的雙人獨立樂團The Fiery Furnaces,2011年進入休團狀態。同一年,Eleanor Friedberger便出版首張個人專輯《Last Summer》,採的是較The Fiery Furnaces更隨興放鬆的基調。 她在2000年初從家鄉伊利諾州搬到紐約定居,《Last Summer》的歌詞多半以日記式的語句,記載過去十年人生中的一些切片,輕快的開場曲〈My Mistakes〉我至今常聽。第二張專輯《Personal Record》邀來民謠歌手John Wesley Harding(藝名正是從狄倫的《John Wesley Harding》專輯得來)一同寫歌,對她是個新嘗試。 |
Posted: 18 Jul 2013 01:23 AM PDT 文/張釗維 書名: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 自從接受邀稿要為此書寫一篇書評,便開始惶恐;即便這惶恐並不沉重,但也揮之不去。我想,主要是因為近鄉情怯,以及近史情怯吧。 近鄉情怯,是因為這本書說的是我家鄉的故事。我從小就在這書中的重要場景周邊成長,即普羅民遮城(後來的赤崁樓);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清楚在我腳下以及眼前所及的土地,曾經發生過甚麼事。你可怪罪於解嚴前政府對鄉土教育的漠視,或者是一廂情願的編排;但,即便在民間,我也很難聽到跟書中所述之四百年前的這場戰爭相關的稗官野史(除了那條傳說中的由赤崁樓通往安平古堡的地下通道之外),比方說,我老家所在的民權路,隔普羅民遮城不到五百公尺,是當年漢人在台灣本島開拓的第一條街道,是否有著甚麼樣的紅髮或黑髮野鬼在夜間遊蕩,甚至,黑皮膚的黑鬼? |
Posted: 18 Jul 2013 01:18 AM PDT 文/但唐謨 我們看過很多很多讓人難忘的銀幕情侶,一大堆;但是或許只有美國導演李察林克雷特《愛在……》(Before……)系列中的傑西和希琳,可以在銀幕連續再愛好幾十年。這兩人每隔九年要重新約會一次;每次約會的結束都要留下一個小伏筆,吊大家胃口。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所飾演的這兩對男女,可以說是最會搞曖昧的情侶,也文青史上最受歡迎的俊男美女。文青們愛這部片,因為它夠浪漫,夠不食人間煙火,而且場景一定要發生在歐洲,絕對不可以在美國(儘管他們一個是美國人,一個在美國工作過)。故事從維也納的火車上開始(愛在黎明破曉時);九年之後又在巴黎相逢(愛在日落巴黎時),當時他們正值30出頭的巔峰年齡,電影結束之後,傑西到底有沒有搭上那班飛機,還是他留在巴黎呢?他們到底有沒有…… |
Posted: 18 Jul 2013 01:16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我極度迷戀兩位美美的男孩。一是法國男演員讓一巴提斯特‧狄艾黑(Jean-Baptiste Thierrée),他在雷奈1963年電影《穆里愛》裡是位乖男孩;一是美國男演員海拉姆‧凱勒(Hiram Keller),他在義大利導演費里尼1969年電影《愛情神話》裡是位野男孩。這兩部電影中,乖男孩以往做過壞事,野男孩後來也有善良的一面。這些字句,我寫過千百遍,法國導演賈克‧杜瓦用(Jacques Doillon)的《戰‧友‧慾》(Mes Séances de lutte)讓我自己在我重複之外,寫出了新意:男主角竟然由James Thierrée擔綱!這位帥哥是誰?銀幕下,他正是讓-巴提斯持‧狄艾黑與「卓別林的其中一位女兒」的兒子啊!讓-巴提斯特‧狄艾黑熱愛劇場,還是傑出的魔術師(妻子在他表演時擔任助手),這光景被費里尼拍攝到1970年的電影《小丑》中。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POTS]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