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年度回顧專題系列(一)2013動漫十大事回顧——兼作入門的動漫索引

Posted: 02 Jan 2014 09:20 AM PST

文/許崇銘

50年前Robert Redfield研究中南美洲的鄉民社會(Peasant Society)的時候提出了個被沿用到世界俗民社會研究的架構:大傳統與小傳統(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有別於透過文學、官文書、哲學論等精粹的大傳統。剩下未被書寫,不上廟堂,不入流,但是確有深刻影響力,主宰人們感性與認識的,就是小傳統。這個架構後來一直進化發展出後殖民研究、漢人研究、版畫研究、飲食寒熱研究、戲曲教化等等。

在大傳統越來越顯得矯飾背離人性之際,小傳統的真實反而更能反映活躍中的社會。當中動漫文化勢力龐大,在台灣卻隱隱如伏流一般,未被認真看待,不知道何時撲上台面。為免小傳統逆襲那刻,失了先機,本專題摘選了2013年十項動漫界不同領域重要事件,大部分環繞著日本,因其為世界動漫的殖民母國,同人誌、聲優、多媒體產業等都是各國的奶水與夢魘。以事件做為索引,略略耙梳動漫文化的各個面向。

read more

舉頭三尺有神明,細節裡暗藏魔鬼 ——三重大同南路南段,一樁沒有殺人兇手的滅村型都更案

Posted: 02 Jan 2014 09:15 AM PST

文/曾芷筠、陳虹穎
攝/曾芷筠

歲末年終,許素華自家三樓陽台拉起了:「舉頭三尺有神明,萬惡莫作」布條,牆上貼了寫著「豪奪強拆,天理難容,守護代天府」的海報。三重市大同南路南段的都更案在拆屋還地訴訟案高等法院定讞後,原預計於月底執行代拆,現以安全疑慮、物品不易搬遷為由暫緩拆除。只要法院的代拆公告下來,許素華家坐落在三筆土地上的其中一個區塊將遭到拆除,從中被剖成兩半。

踏上窄仄的水泥樓梯,許素華家12坪大的屋內桌上堆滿蒐集來的各種法院公告、寫滿筆記畫上重點的案件大事紀、都更流程圖。從民國98年被告後,她開始到輔大念法律,而大學讀圖書館系的她宛如患有某種強迫性焦慮症,將資料分門別類歸檔收整,談話中時不時冒出:「我可以給你一份!」或是「整份資料我都可以印給你。」整場採訪下來記者就像上了堂血淚都更紀實課一樣,手中多了幾疊資料,卻比不上心裡的沉重。

誰都看得出來許素華壓力已大到幾近無法負荷,她獨自一人騎著腳踏車往返上班的圖書館、學校、法院,以「舍人公」當關鍵詞,查出這片土地半世紀來流轉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魔鬼:當圓富建設相中的這塊土地,原本住了112戶人家,這些家戶底下的土地中高達94%原先登記在神明會「舍人公」名下。上溯至民國50年,居民向土地管理委員會的林木購買土地,買後沒做土地登記,未完成過戶,於是成為一般人認知的違建戶。之後,林木的姪女林東卿雖然不識字,但經高人指點偽造文書(民國82年最高法院判刑三個月定讞),將「神明會舍人公」改登記為「祭祀公業」。此中玄妙之處在於,原本神明會系統下,信徒共同為舍人公這位將軍蓋廟共同捐出的地,經過林東卿的乾坤大挪移,讓「舍人公」大將軍搖身變為林家祖先,公同共有的廟地變為私人家族祖產,當地居民們的祖先輩按月繳米糧購地之實,就在偽造文書下成為一樁無稽之談。

read more

業務手記:只許州官藝術,不許百姓擺攤!?

Posted: 02 Jan 2014 09:12 AM PST

文/吳金治

鴨。《本草綱目》記,鴨肉「甘、冷、微毒」,這是中國滿清之前中醫對「鴨肉有毒」的一個憑據。而假設真有「藝術綱目」編冊,這隻巨大的黃色小鴨,在世界各地展露的驚豔和相似符碼商品的擴散,想必也當入籍。華盛頓大學海洋學博士Curtis Ebbesmeyer,從一艘在1992年在東太平洋海域遭暴風雨襲擊的貨輪,船上的裝滿了上萬隻玩具小鴨、青蛙等玩具貨櫃漂流於大海十多年,而研究發表了對於十一條地球主要海洋環流運行的分析報告,對於這意外反而讓科學的研究有了突破。

這隻巨大化的塑膠鴨與過去孩童們泡澡池裡的姿態已大大不同。人類向來對於巨大之物有著各種形式的行為膜拜和朝聖活動,具體不論原藝術家所展現的藝術深層反思能夠寓教於樂多少,倒是這「巨大」已經吃遍八方的人們目光,世界各地政府官員無不想盡辦法讓小鴨能夠到圈好的地盤裡,大作觀光與政治形象買辦,來個財、名兼得!?

read more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02 Jan 2014 09:08 AM PST

不只是浪費錢放煙火請歌星!全球另類跨年活動

蘇格蘭:亞伯丁附近的小鎮上,數以千計的群眾一邊喝酒一邊等著觀看古老慶典,當地人甩著煤炭做成的火球,在午夜前夕點燃你的熱情,讓你臉頰髮梢都感到炙熱,還有什麼比在蘇格蘭一邊喝酒一邊跨年更溫暖?

馬里博:耳塞準備好了嗎?鞭炮準備好了嗎?南美洲蘇利的帕拉馬里博的跨年活動可能不是最安全,卻總是吸引一堆人。就像中國春節一樣,當地人認為放鞭炮可以趕走邪靈。

波旁街酒館:沒人能確定新年時人們喝了多少酒,但大概沒有哪杯酒像佛羅里達州的Key West這杯這麼瘋狂。名叫壽司的變裝皇后站在一只超大紅色高跟鞋內緩緩降下地面,此奇特傳統源於1996年,還曾引來警察關切,不過在市長准許之後此活動已變成該酒館的傳統。

厄瓜多:燒人偶去惡習,在熊熊大火前扭腰擺臀。厄瓜多人的新年傳統式燒掉舊人偶,相信燒毀可以趕走妒意和惡習並保留好的回憶,據說歐巴馬的人偶極為常見。

read more

從韓鐵罷工觀察南韓社會

Posted: 02 Jan 2014 08:58 AM PST

文、攝/楊虔豪

韓國鐵路公社(KORAIL,簡稱韓鐵)職員組成的全國鐵道工會於12月9日發動罷工。因韓鐵未同工會協議就私自通過以設立子公司方式營運即將開通的首爾水西出發之KTX(高鐵)路線,引發工會反彈。因作業流程不透明,工會要求資方協調未果,認定韓鐵此舉是開啟鐵路民營化第一步,在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下,開展抗爭。

韓鐵同時營運首爾地鐵與全國的火車、高鐵與貨運系統,特別是多數列車司機皆參與罷工,使交通經常發生差池,韓鐵與政府方面不得已只能投入大學生與軍方等替代人力來因應。罷工這段時間,記者親自遇到地鐵列車進站開過頭,突然又回頭急駛進到月台的情況,嚇得許多乘客驚慌失措。

韓鐵與南韓政府不斷出面承諾「民營化絕不會發生」、「從未有民營化的計畫」,指責罷工未事前同資方協調與向勞動機關申請,工會要求事項也與職業權益無關,認定罷工「毫無名分」,採取強烈對應。

read more

第三隻眼睛 烏克蘭:民族身分的困惑

Posted: 02 Jan 2014 08:56 AM PST

文/張翠容

2004年烏克蘭反對派發動「橙色革命」,驚動國際社會,明年是10周年紀念,但反對派已急不及待,提早走上街頭,聚集在獨立廣場,今次借抗議政府對歐盟自由貿易協議諸多阻撓,藉此發難。即使總統亞努科維奇其後表示退讓,反對派也不罷休,務要撤換親俄政府為止。

烏克蘭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後,親歐和親俄兩派之間已鬥爭不斷。

其實,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乃是東斯拉夫民族的發源地,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國城市之母」之稱。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是獨聯體的始創國,繼續與俄國保持密切關係,這引起西邊的不滿。

不過,從地理角度看,烏克蘭已被視為歐洲的版圖的一部分,屬歐洲的最東邊,因此,反對派可以很理直氣壯說:我們就是歐洲!只有歐盟成員國這個身分,才能奠定烏克蘭在西方的地位。更何況,烏克蘭的西邊領土曾是波蘭一部分,因此,受歐洲文化影響至深,與富俄羅斯色彩的東邊格格不入。

read more

第三隻眼睛 烏克蘭:民族身分的困惑

Posted: 02 Jan 2014 08:56 AM PST

文/張翠容

2004年烏克蘭反對派發動「橙色革命」,驚動國際社會,明年是10周年紀念,但反對派已急不及待,提早走上街頭,聚集在獨立廣場,今次借抗議政府對歐盟自由貿易協議諸多阻撓,藉此發難。即使總統亞努科維奇其後表示退讓,反對派也不罷休,務要撤換親俄政府為止。

烏克蘭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後,親歐和親俄兩派之間已鬥爭不斷。

其實,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乃是東斯拉夫民族的發源地,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國城市之母」之稱。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是獨聯體的始創國,繼續與俄國保持密切關係,這引起西邊的不滿。

不過,從地理角度看,烏克蘭已被視為歐洲的版圖的一部分,屬歐洲的最東邊,因此,反對派可以很理直氣壯說:我們就是歐洲!只有歐盟成員國這個身分,才能奠定烏克蘭在西方的地位。更何況,烏克蘭的西邊領土曾是波蘭一部分,因此,受歐洲文化影響至深,與富俄羅斯色彩的東邊格格不入。

read more

龍應台有幾張臉?

Posted: 02 Jan 2014 08:49 AM PST

文/映雁

近日由「普安堂」相關訊息,我們見到龍應台女士的一種臉孔:彎著身子向絕食的李榮台說,這裡好冷,不要在這裡。我們知道今年冬天特別寒,但包在行政暴力上的藉口則更是刺人的糖衣。

群眾在文化部前堆疊《野火集》抗議。但事實上,對行政程序「莫可奈何」的龍應台,與野火的龍應台,沒有大差異。龍應台雖因敢言的異議形象被招入馬市府,但她鍾愛的「文化」卻一直帶有特殊風味。主要是風雅沙龍,至於形式上的多元、異議、日常生活裡文化則必須被改造,以符合階級「格調」或利於委外經營。

read more

黑箱作業與白道圍事的航空大夢 停止重複失敗的機場開發夢

Posted: 02 Jan 2014 08:47 AM PST

文/陳虹穎

近日來,桃園機場航空城一案於內政部的審查會議上再起波瀾。引人注目的,決不只是民眾「旁聽」都市計畫審議會之艱難,也不只是桃園縣長吳志揚一席經典的「那就不要玩了」兒語;而是,當桃園縣政府送審資料涉嫌造假之疑雲尚未釐清,內政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便急忙搶過關。

這些枝微末節的程序不正義爭議,得過其過的行政官僚文化,看似再平凡無奇不過,卻是經年累月滴滴入滲並透穿台灣產業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央府會體系,乃至國民黨、民進黨,從來沒有主政者試圖檢討:台灣每個執政團隊搬出來的政治口水計畫,完成度究竟有多少?怎好意思一再麻木虛耗人民公帑?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Up Up And Astray》、《Structures And Solitude》、《Antiphon》、《Obsession》

Posted: 02 Jan 2014 08:42 AM PST

本週站主/boyethan

藝人:F.S.Blumm
專輯:Up Up And Astray
發行:Morr Music

原名Frank Schültge的F.S.Blumm大概非常熱衷那自我陶侃的「耳朵工人」角色,Sack& Blumm、Bobby & Blumm以及Quasi Dub Development,個個都是他心愛的包袱。

過去15個年頭均埋首Instrumental類型音樂的創作,也曾因Folktronic的崛起而引起注目,延伸出與Nils Frahm等人的跨界合作;F.S.Blumm至今仍是柏林Morr Music旗下最為活躍的一員。

《Up Up And Astray》是繼與Nils Frahm合作之《Music For Lovers Music Versus Time》後三年來全新專輯,也是一部從旅途返家的心態呈現;F.S.Blumm試圖將旅途的片段擺進〈Zwischen Zwei〉、〈Kyoto〉等歌曲裡,樸實中帶著流暢的微小驚喜,仍是F.S.Blumm一貫的菜色。

read more

追上時代

Posted: 02 Jan 2014 08:35 AM PST

文/海德

藝人:Slut
專輯:Alienation
發行:Cargo

請先忘記Brit-Pop這個標籤是否能去地域化或早已入土為安的爭議,來自德國的Slut從安慰劑默默成長為英搖黃金時代的餘暉,如今新專輯終於追上了現世的風向,那些優美悅耳的芭樂歌總算成為最潮的新衣。

若要把新作《Alienation》的變革稱為電子化並不貼切,因為Slut早就玩過那些配上碎拍甚至是Techno節奏的電搖混和,他們這次反而選擇宛若Radiohead後期的實驗電氣與Folktronica的微量元素,有如經營Art-Rock般細心堆疊聆聽層次感,還增添了東方氣味與緩飆的風骨,但整體卻又未脫英倫吉他搖滾與Alternative的黑暗陰柔,特別反應在Slut招牌急促緊迫的勸世快歌,以及結合日常與幻想、浪漫到天真的芭樂慢歌中,更顯驚豔。

read more

不慍不火

Posted: 02 Jan 2014 08:31 AM PST

文/陳德政

藝人:Mick Turner
專輯:Don't Tell The Driver
發行:Drag City

在澳洲後搖滾樂團Dirty Three的演出現場(附帶一提,Dirty Three仍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看的現場團前五名),吉他手Mick Turner比較容易遭到忽略。

他沉定地站在舞台一側,撥彈著電吉他,以恰到好處的力道,輔佐姿態張狂的小提琴手Warren Ellis,與悠然自得如一尊神佛的鼓手Jim White。三名在各自領域都稱得上大師的樂手,手中的三樣樂器互相碰撞時,Mick Turner以襯托隊友的角色居多,襯托小提琴的主音飆奏,襯托雪片般飛揚的鼓點。

他的個人位置退得比較後面。

read more

離開我的我:評鄭明河《他方,在此處》

Posted: 02 Jan 2014 08:28 AM PST

文/黃舒楣

書名:他方,在此處:遷居、逃難與邊界記事
作者:鄭明河
譯者:黃宛瑜
出版:田園城市 2013/10

這是一本難以評論的書,甚至,被作者牽引進入「時間之內與時間之外的瞬間」(頁166-167),妳開始懷疑語言的有效性、評論的倫理意義。下筆變得困難、猶豫、躊躇了。同時想起她說:「語言既賦權予人,也奴役、控制人」。這本集子的作者鄭明河有多重身份,之一是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修辭學系暨性別與女性研究教書,然而她寫作亦詩亦文,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論文的架構、提問、理論拆解又重構的老戲。她動,有時不動,以能劇一般的停滯來移動妳的感知。

於是讀者好像走入了一場又一場的排演,穿越她的聲音,那些行動中離開了她的聲音,如鄭所言,聲音離開了她,也是我:

「那個唸的我,那個聽的我,或是你聽到的我?那強加於眼前影像的,這不被展現得沈默,同是缺席的存在,或是在存在的缺席。這出聲的眼/我,最終比我所說的我更我。」(頁150)是其音樂背景,讓鄭明河能由「聲音」經驗來挑戰西方哲學的二元對立,直逼理性主義中的疆界/僵界,尤其是「自我」的本位思考,去嘗試鬆動認同、國族政治、性別思考中難以超越的地理界限、他我分界。那是離開我的我,是「除了我自己,我的另一個自我」(頁59-86)。

read more

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Posted: 02 Jan 2014 08:26 AM PST

文/羅伯.魯斯提

書名:雜食者的詛咒:當一卡路里不是一卡路里,食品工業的黑心糖果屋
作者:羅伯.魯斯提
譯者:連緯晏
出版:大牌 2013/9

[......]我們真的愈吃愈多嗎?當然是。我們運動量減少嗎?這還要說嗎。儘管深知如此,仍舊無法降低肥胖以及與它有關聯的併發症。我們進一步要問的是,這個「流行」,是如何在短短的30年間發生呢?有人說,「因為食物擺在眼前,」確實如此,可是30年前食物也在那裡。有人說,「因為電視擺在眼前,」這也沒錯,可是30年前電視也已經出現了,但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這個熱量上的災難。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論,造成這個流行現象的真相不只這些,原因還多的是,而且一點也不美好。

肥胖的原因,都對也都不對

然而只要發生不好的事,大家總是自然而然地將矛頭指向他人,總是認為錯不在己。[......]

食物不像菸草、酒精或毒品。食物是支持人體機能的營養來源,也可說是維持生命的泉源。最重要的是,食物是令人滿足愉快的。對於人類來說,食物很重要,世上只有兩個東西比食物重要:空氣和水,至於遮風避雨的地方只能排第四。很不幸地,現今的食物甚至遠超過了其必要性,它變成了商品,並被加工成讓人成癮的物質。

read more

過個推理的新年吧:《札幌婚殺事件》

Posted: 02 Jan 2014 08:23 AM PST

文/但唐謨

今年開春有個「復仇影展」,以復仇為標題,放映四部日韓電影。這影展非常有趣。復仇,是許多電影常見的主題,例如台灣黑電影《女性的復仇》,昆汀塔倫提諾《追殺比爾》,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以及古典小說《基度山恩仇記》等等。復仇的故事,總是讓人物經歷一連串挫折打擊,然後在最後一刻使出殺手鐧,讓正義得到伸張,大快人心。

復仇的故事,經常是悲劇。尤其當復仇者太執迷於復仇的實踐,最後總會迷失自己;於是當復仇任務完成之時,他的生命也失去了目標。復仇為他帶來的,是更多的失落,以及整個生命的空洞。不過,也有很多復仇的故事,帶著濃濃的喜感。例如《復仇影展》中的《札幌婚殺事件》。

日本推理片《札幌婚殺事件》改編自東直己的小說。偵探推理故事,通常以兇殺案開始,漸漸延伸出一個大謎團,最後發現兇手是復仇者,讀者通常也都會對兇手報以認同和同情。推理小說儘管充滿謀殺,但是一點也不讓人覺得黑暗,大家關心的是抽絲剝繭的過程,以及偵探的機智幽默。但是要討論推理電影卻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這種電影處處是梗,而且一梗連一梗,如過破了一個梗,就好像一條嚴密的結構被挖了一個洞,整個崩潰掉……

read more

就算失去愛的權利也要奮湧前進─《屏息》破浪而行

Posted: 02 Jan 2014 08:21 AM PST

文/陳佳汝

如果脫線老兄也可以拿冠軍,如果競爭關係也可以化敵為友,那麼這世界的可玩性勢必又多出了許多。2013年下半年最令人期待的南韓電影《屏息》(NO Breathing)是南韓影史首部以「游泳競賽」為主題的電影,一部充滿陽光溫馨氛圍的影片,正面描述了運動競賽的精神,特別是以兩位極具清新氣息的大勢男演員,徐仁國和李鐘碩來主演,讓整部影片除了陽光外,更增加年輕的美好氣息。自然生動的演技,加上俐落巧思的導演,和生動感人的編劇,構成了這部娛樂效果極佳又觸動人心的佳片。

《屏息》這部片其實在說的兩件事,一是以愛之名的動力,才是成功的源頭。二是所謂的No Breathing,就是Never give up,蓄積能量,然後奮力破浪前行。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