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S Weekly |
- 腦袋的偏離者:蘿瑞.安德森的瞬間詩意與永恆
- 記者手記:圖博已經成為一所大監獄
- 都會小資賣擱來─旃陀羅大玩敗壞噪音
- 緊箍咒下現代唐三藏的西天中土
- POTS WORLD:破世界
- 《衛報》週評:德國對歐債危機解決方式不願讓步的原因
- 菲律賓成IMF債權國-放貸還是納貢?
- 企業志工的新趨勢-細膩的資本宰制
- 聖約翰的草藥(No.274):【死刑】
- 音樂靠邊站:《Will You Be There with Me》、《Young And Old》、《Ariettes Oubliées...》、《Never Forever》
- 純粹而美:《The Slideshow Effect》
- 心靈自癒的吟遊詩歌:《Tramp》
- 電影是記憶?是遊戲?是詩意?
- 藍色中的幽默感:《溫心港灣》
- 回不去大江大海的小情小愛:《百年好合》
- 同性戀連死後都羞恥!
- 世界佈滿了蒺藜,而學校從來沒有圍牆:《第十一誡》
- 留住下北澤
Posted: 08 Mar 2012 07:55 AM PST 文/羅曲妃 年輕一輩對於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這個名字應該相當陌生,得加上前衛藝術家、跨界藝術家、多媒體藝術家……總總頭銜與一長串與名人合作的列表,好像這樣才能讓人維持對她的注意力。但對於1960至1970年左右出生的人而言,不論你喜歡表演藝術、搖滾或是前衛音樂,蘿瑞.安德森可是記憶中響噹噹的名字。在那既壓抑卻又風起雲湧的80年代,蘿瑞.安德森帶著她自由主義的批判精神與高科技技術( 相對於當時的表演藝術比較接近於手工業),影音、多媒體的跨媒材還有她自己發明的磁弓小提琴(Tape-bow Violin)出現在紐約的某個舞台時,其讓人驚訝與驚豔的程度,不下於當初世界上第一隻「大哥大」(1973年)的出現。 |
Posted: 08 Mar 2012 07:23 AM PST 文/陳佳汝 今年圖博人沒有過新年,但這並非他們第一次不過年。從2008年,圖博大規模的抗暴運動,中國大批軍警鎮壓平民百姓及寺院僧侶,整個圖博地區就進入軍管及戒嚴狀態。中國的軍隊長期進駐寺院,對僧侶實施「愛國教育」並強迫寺院掛上中國領袖的照片。去年三月有四川阿壩格德寺僧人彭措的自焚抗議,引起圖博境內外極大震撼;今年的二月十九日,阿壩壤塘縣十八歲的僧人南珠(Nangdol)於下午兩點鐘左右高呼「西藏自由」和「允許達賴喇嘛返回西藏」等口號後在壤塘大寺附近自焚犧牲。這是2012年以來的第十三位僧侶自焚,也是從去年以來,外界已知道的第二十五位僧尼自焚。然而,其實這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目前,我們所得知的數字,其實都是青海、四川地區的藏族區資訊,因為真正西藏圖博的相關資訊,是完全被封鎖的,所有外國媒體都不得進入圖博,前日,我遇到流亡在外的藏族喇嘛說:圖博現在已經成了一座大監獄! |
Posted: 08 Mar 2012 06:20 AM PST 文/陳佳汝 一只跳蛋在吉他的琴弦上快速跳動,發出跐跐聲,時快時慢發出的細緻聲響,聽來有有點小小焦慮的激情,旁邊吹奏水管發出的哺哺聲,像是按捺不住的笨拙情慾般嗷嗷待哺。略暗的燈光下,一圈人或坐在沙發上,或盤踞在地上,時不時傳出的笑聲,就像是一場在家中客廳的偶發性表演,中間一名男子正低著頭專注地猥褻一把 吉他。這是「旃陀羅」三月一號在南海藝廊,黃大旺的表演。他以情趣用品和玩具作為樂器來發聲,一把吉他看似無奈地躺在他面前,任其蹂躪。而他卻不管吉他的命運,極其專注地和吉他作愛三十分鐘。有時他的吉他愛人發出不合作的抗議聲,大旺趕緊以棒槌敲擊安撫,但是沒用,吉他仍然低低地悲鳴著,似乎並不享受大旺的性愛,而旁邊兩名女性觀眾也已經點頭睡著了。 這些反應其實都在大旺的意料之中,然而他的表演並不是為了要取悅已經麻木的耳朵,他說許多人聽音樂是為了找一些慰藉,然而在噪音裡,人們找不到慰藉,他說:「大多數人喜歡聽小野麗莎,都會小資聽爵士披頭四,那些狗屁倒灶,不是我們要的。」這次特別回應周圍鄰居抗議南海藝廊製造噪音,大旺一改平日較瘋狂的即興方式,刻意用細小的微音量來表演。但是毫不拘束設限的方式,仍然是一派大旺風格,瘋狂中的細緻幽默。 |
Posted: 08 Mar 2012 06:05 AM PST 文/蘇盈如 40、50、60歲,在香港、中國、台灣長大,藝術評論、策展或文化研究為背景的男性,加上陳韻與蔣亦凡執行,共同組織「西天中土」計畫。透過展覽、出版、放電影、搞論壇、任藝術家派駐異地、組織者訪探,以中國作為平台,讓兩個正在發爐的農業大國,其當代藝術及思想界互相認識對話,再向天竺(今印度)取經,發掘異於歐美論述的亞洲語言與現代化的可能。 |
Posted: 08 Mar 2012 01:07 AM PST 散播思想在家園 |
Posted: 08 Mar 2012 12:54 AM PST 節譯/葉興台 熟悉德國搖滾樂的任何人應該知道,德國人的旋律有時候跟歐洲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這種情況在德國發狂的試圖找出歐洲債務危機的解決方式上一覽無疑。這場危機不僅危及歐元這個單一貨幣,也對歐盟這個政治計畫構成威脅。在歐盟領導人聚集在布魯塞爾,簽署德國主導的財政協議之際,對歐洲的政治人物和金融從業人員而言,此時了解德國的想法甚為重要。 對這些政治人物而言,壞消息是,梅克爾的堅持不僅是一種討價還價的手段,柏林當局真的相信德國能提出解決歐洲問題的方式。好消息是,了解背後原因也是找出梅克爾可能妥協的關鍵。 |
Posted: 08 Mar 2012 12:50 AM PST 文/李亮 2月22日,菲律賓央行表示,菲律賓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的債權國,去年即參與其「金融交易計畫(FTP)」,向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等歐元區國家提供了2.515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進行紓困。菲律賓不再受國際貨幣基金的制約固是好事,但由此遽然推論菲律賓的國際政經地位已然翻轉,則是大謬不然。 |
Posted: 08 Mar 2012 12:43 AM PST 文/潘欣榮 放眼望去,南投、花東、高屏等偏鄉或災區,凋零的程度非都市人所能想像。所以,當一車車的企業志工進駐時,對當地住民來說真是及時雨。然而住民除了需要這場短暫的交會外,更渴望一種深刻、像家人般持續、穩定而長期的互動關係。 但對於企業志工來說,雖然許多人主觀願意配合住民,但客觀條件卻不允許。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僅能成為彼此人生長流中的片刻交錯,而較難真正深刻的投入,甚至匯聚成為一股共同的力量? |
Posted: 08 Mar 2012 12:41 AM PST |
音樂靠邊站:《Will You Be There with Me》、《Young And Old》、《Ariettes Oubliées...》、《Never Forever》 Posted: 08 Mar 2012 12:39 AM PST 文/海德 藝人:Honeychurch 想念Red House Painters緩慢但強烈的民謠情緒,以及Death Cab地下時期那樣聰慧迷人的Indie-Rock流暢?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來自米國賓州的Honeychurch,根源深植於六零民謠與七零迷幻的他們,新作雖然依舊是老梗改良,但卻大幅度加強旋律性與歌謠的鋪陳,幾乎隻隻曲子都是黃金曲調,削減以往另類鄉搖濃厚的概念,改以弦樂與鍵琴增添邊曲的細膩深度,運用嫻熟的滑絃此番居然頗有Dream-Pop之情,那樣遊盪於都會與鄉野之間的流暢開闊,叫人憶起千禧年初期百花齊放的美式Indie-Rock 場景,但此作又兼具民謠專輯的層次感與深度,堪稱今年最令人驚豔的的聲音。 |
Posted: 08 Mar 2012 12:15 AM PST 文/陳德政 藝人:Memoryhouse 先不說音樂,光是團名就正中我的下懷:《Memoryhouse》是自己極愛的當代作曲家Max Richter首張專輯的名字,被Denise Nouvion與Evan Abeele這兩名多倫多青年拿來當作團名,似乎在向嗅覺靈敏的樂迷發出聲息相通的訊號:「嘿,如果你也鍾情Max Richter,該來聽聽我們的音樂。」 2010年的出道EP《The Years》確實討喜,迷濛的吉他與合成器讓人飄浮在雲端幻境,與Beach House的傑作《Teen Dream》都是當年Dream-Pop愛好者必聽的作品。《The Years》也於去年重新錄製並加歌重發,為首張大碟《The Slideshow Effect》預作暖身。然而若扣除我對她們偏心的好感,《The Slideshow Effect》其實並未達到預期。 |
Posted: 08 Mar 2012 12:11 AM PST 文/boyethAn 藝人:Sharon Van Etten 兩年前同時愛上Sharon Van Etten和Laura Marling;一位來自紐澤西、發跡於布魯克林,另一位則屬於倫敦新民謠風潮嫡系,卻同樣才貌出眾、擁有一副「天生」動人的嗓音。音樂上的涉獵儘管大不相同,卻各自交出三張聽似「平易近人」、卻又讓人「黯然神傷」的唱片作品。兩年前從《Epic》唱片裡的〈One Day〉、〈Love More〉初次聽見Sharon Van Etten;前者沈緩詩意、略發自省,後者則有Bon Iver、The National的賞識與加持,你不妨透過西雅圖KEXP電台的Live Session去感受一下Sharon Van Etten那不假修飾的真摯演出。出版三張唱片皆獲得Pitchfork接近8分的高評,從東岸唱到西岸、從倫敦唱到柏林、阿姆斯特丹,Sharon Van Etten的音樂一如既往、雲淡風輕。 |
Posted: 08 Mar 2012 12:08 AM PST 文/李幼鸚鵡鵪鶉 電影,可以是記憶,也可以是遊戲。2012年赫然發現,一些大師傑作縱然深刻玄奧,其實也在順便玩遊戲,各自開創一種玩法(一套遊戲規則?)。 雷奈1963年電影《穆里愛》(Muriel),「聲音」(對白)依照時間順序展演,「畫面」卻非常不按條理映現,這是我已經知道的雷奈獨特玩法。後來發現,四位主角的正面容顏你我已經看過以後,三不五時讓其中一位或好幾位以側面、甚至背面現身,你我還沒見到他或她的臉與眼,鏡頭已經跳接到下一場戲了。不過,你我知道方才那人是誰,這是《穆里愛》跟觀眾玩的另一個遊戲:你我不必看到人家的臉,單從髮型、身材、服裝就替電影完成、就替導演雷奈補齊未呈現的人物(正面)容貌,好讓故事繼續說下去。雷奈1968年電影《我愛你,我愛你》(Je t'aime, je t'aime)原本安排Claude Rich扮演的男主角在開場不久就死了,往後的回憶倒敘全由男主角的主觀鏡頭(也就是攝影機代替他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觀)成為男主角的化身去舖陳過去經歷,所以這位演員不必再親自演出。不過,現在你我所看到的這部電影卻是,凡是男主角的「過去式」依舊由Claude Rich親自演出,但是他必須永遠在畫面構圖的中央位置。尤其是很多場戲,男主角到處走動,這使得攝影師在拍攝時非常謹慎、相當辛苦地必須要密切配合演員的走位,讓男主角永遠剛好在畫面中央!男主角是位作家,整部電影從來不拍攝他的文學創作過程,因為本片編劇Jacques Sternberg本身的經歷就是靠打各種零工討生活,從來就不是靠文學創作發大財!片中有一回,他在每本書上寫著「謹致讀者」,身邊一個男人看到這光景怪他沒有創意,他回答說:「我又不認識他們,你想我能寫啥呢?」這個男人由雷奈《去年在馬倫巴》的編劇阿藍‧霍-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客串演出,雷奈遊戲又一樁。費里尼1969年電影《愛情神話》(Satyricon)幾乎每位人物出場、甚至每場戲開始,你我都是先看到這個人在陰暗處黑黑的身影,或者乾脆先見到他的影子,隨後方才是亮光照到的臉面。這是費里尼為《愛情神話》特別玩出的遊戲。 |
Posted: 08 Mar 2012 12:04 AM PST 文/但唐謨 《溫心港灣》是去年得到坎城影展費比西獎電影,芬蘭導演雅基‧郭利基馬基(Aki Kaurismaki)在這部片中離開了寒冷的芬蘭老家,來到法國北部諾曼地的勒阿弗爾(Le Havre,也是原始片名)——歐洲最邊邊最角落的一個港口都市。 故事的主角馬塞勒是個剛剛進入老年的男子,靠擦皮鞋維生,把每天賺來的微薄收入,存在一個小盒子裡面,有時候給太太買點好吃的,或者自己出去喝點小酒,還養了一隻狗。鄰居的麵包店和雜貨店,也會讓他賒一點小賬。他曾經有過流浪瀟灑的青春過去,但是現在已經年老了,生活似乎不大如意,但是他也很樂天知命……。 |
Posted: 08 Mar 2012 12:00 AM PST 文/蘇盈如 書名:百年好合:民國素人誌 第一卷 「中國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愛情很難說得清,離開台灣三十餘年赴美擔任高科技產業主管的蔣曉雲,竟然講得這麼透徹。 蔣父(這是一個前面不用空一格的蔣)民國三十八年來台,四年後生下了蔣曉雲。當年就把為家族關係給限錮住而一發不可收拾的人性推敲琢磨上了,由學生時期的好文筆輕描淡寫帶出中短篇創作〈隨緣〉、〈樂山行〉、〈姻緣路〉集結成《掉傘天》,去年隨著新出版的長篇《桃花井》一起由印刻出版推上書架。《桃花井》反覆描繪三十八年離散後的一家人,在台灣或大陸各自的生活。《百年好合》更加專心著墨民國一年到三十八年,生長於大陸而後離散各地的尋常中產百姓,隨著或說帶著家族開枝散葉,卻歸根不得的「民國遺民」的故事。 |
Posted: 07 Mar 2012 11:55 PM PST 文/yeastiness 書名:惑鄉之人 硬要歪讀郭強生的《惑鄉之人》。一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郭強生是紳派作家,卻沒有人肯說一下「紳派」到底是啥,就像自從兩年前聯合文學在《夜行之子》書腰上,寫上「紳派郭強生」後,突然整個台灣提到郭就會自動出現「紳派」二字!但駑鈍如我就是不懂,沒必要假惺惺從這個派別切入台灣現代文學史中。其二,怎麼說,將郭強生的《惑鄉之人》放到同志文學裏,根本說不上歪讀,甚至讓人困惑的是,怎麼就是沒瞧見誰認真看一下《惑鄉之人》裡那些極需羞恥友善教育的同性戀者? |
Posted: 07 Mar 2012 11:48 PM PST 文/PenPouch 書名:第十一誡 壹蘋果登台之後,再沒什麼「敗德的披露」值得大驚小怪了--仍值得詫異的,是波特萊爾式「對於敗德的詩意洞澈」:讓我們充耳不聞熟視無睹的聲色如犬馬一般蹦跳復活。因此,《第十一誡》這本小說也就得以璀璨星爍。 黃梵《第十一誡》描寫一圍繞「石城」(南京)大學的敗德故事:學院權力卡位傾軋、學術代工層層剝削、師徒制裡的唐吉訶德與潘紮、柏格曼密室婚姻劇場、教授睏哈星、學生被師母睡、唐倩女子以風情身體周旋擺佈掌權男人來謀生路、青年太遲的啟蒙以及過早遭逢闇黑的性與死、愛與慾望與性的三鐵共構…。小說始於軍方和大學合作炮彈試射、收煞在臥室床褥上流淚男子預備勒死高潮後的師母--這是當代中國性與暴力的敘事。 |
Posted: 07 Mar 2012 11:44 PM PST 書名:喂!喂!下北澤 死亡、不倫、創傷、徘徊不去幽魂,吉本芭娜娜的固定班底再次搬演療癒小劇場。這回,場景移駐下北澤,倒為芭娜娜一貫的憂傷老調增添新味。中年父親與年輕女子在深山殉情,未亡的母女(想必)傷痕累累遷居下北澤,老邁街市的食物與人情讓失魂的母女找回正常的生活感。實為下北澤老居民的吉本芭娜娜,嫻熟地帶著讀者走街穿市,老店滋味在她筆下鮮活具生命力。下北澤近年難逃都更命運,但在社運團體「Save the 下北澤」長期努力下,都更案至今擱置未全面執行。或許,本書的精華在於寫活了「保留」的真意--不過就是留住尋常生活的節奏與習慣。(那那)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POTS]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