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拆掉政府之前 先拆掉身上的秩序

Posted: 23 Aug 2013 03:06 AM PDT

文/李俊達


抗爭的常態化

解嚴二十五年後,遊行、記者會、行動劇等行動,在台灣已經成為了某種常態。對於被抗議的對象而言,甚至是太過習慣而無感的,一位長期報導社會運動的記者友人,使用了「抗爭的無效化」來形容這種狀況。或者我們的確可以宣稱,這些行動隱然也成為了秩序的一環。並非這些行動全然不會帶給當權者任何壓力與影響,然而若非有恰好的政治時機、大規模主流媒體的報導,或者重大醜聞弊案,經常是難以鬆動既定的政策或權力版圖的。

不管中央或地方,政府違法濫紀的情形層出不窮。當權者的恣意妄為,突顯了運動的困境:追求體制的保障與改革,但即便在形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具體的實行卻輕易地被當權者給扭轉或扭曲。環評沒過就自己重辦環評或竄改會議結論,有錄影證據就讓畫面全黑,硬要拆房就變出交通安全與建築線當藉口,反正「裁判,球證,旁證都是我的人,你怎麼跟我鬥」。另一方面,也再次顯示了所謂「民主法治」體制的失效與潰敗。

read more

818 拆政府 抗爭的身體 佔領內政部

Posted: 23 Aug 2013 02:58 AM PDT

拆政府守夜佔領實錄

文/陳品彣、劉思捷(實習記者)
攝/陳品彣、宋小海、吳金治

戴面具的V怪客用油漆畫出稻穗纏住怪手,抗議不合理的土地徵收,另一旁升起「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旗幟。塗鴉、貼貼紙、佔領內政部,這是接續晚會後的拆政府行動。整整20個小時前,「雖然這個政府用暴力的方式對待我們,但我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順利的把他們拆掉,大家加油!」滅火器主唱楊大正破題開場。至今距強拆大埔四戶已屆滿一個月,各地自發地在馬英九、吳敦義、劉政鴻公開演說時嗆聲,行動者上週四突擊蛋洗行政院、舊中正一分局懸掛布條;818前夜則展開游擊塗鴉「豺狼治國」、「把國家還給人民」等抗議字眼於自由廣場、台北車站、國父紀念館及二二八紀念公園等地,當天數個自救會及NGO集結凱道,大聲喊口號、高舉拳頭向總統府抗議!

read more

多語種、多族裔、雙重國籍──爸爸爹地的成家之路

Posted: 22 Aug 2013 07:36 AM PDT

文/蔡雨辰
圖片提供/陳子良

在陳子良的臉書相簿裡,滿是他和同志愛侶以及兒子愷樂的成長照片,照片裡,愷樂總是擠眉弄眼、扮著鬼臉向鏡頭大笑,表情純真而滿足,身後的爸爸們寵溺地抱著他,幸福而溫暖。十年前,陳子良與Stuart獲得了他們的小孩陳愷樂(Kalani Chen-Hayes),他們的成家之路,得從一個前同運時代的生存故事說起。

十九年前,來自台灣的陳子良和Stuart在芝加哥第一次約會。初見面,Stuart便拋出了震撼彈──「你想不想要有小孩?」這個直接的問題讓子良嚇了一跳,他自陳:「我年輕時也曾幻想自己能當個帥氣的爸爸,但當意識到自己是個同志後,就放棄這個夢想了。」Stuart的問題並不是個試探或幻想,他們在一起六年多後,子良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才開始踏出製造小孩的第一步。同志成為家長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人生選項,陳子良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並不會像異性戀伴侶那樣『不小心』蹦出一個小孩,成為家長前,我在心裡做了很多審視,需要準備。」

其中一項,就是出櫃。

read more

美麗姐姐的用藥叮嚀:王逸白與《微光閃亮 第一個清晨》

Posted: 22 Aug 2013 07:03 AM PDT

文、攝/蘇盈如
劇照提供/王逸白

訪問到最後,我跟《微光閃亮 第一個清晨》五年級新生代編導王逸白、配樂兼監製劉思偉,爭論起大麻合法化的立場。十月即將上映、早在高雄、台北電影節放映過的《微光》,故事主軸很簡單,盯著看主角使用搖頭丸(Ecstasy,主要成分為MDMA)出現光亮萬花筒海邊景像,腦袋浮現張亦絢《最好的時光》。打開後光線太稀薄,驚訝於敘事結構完整呈現乾淨女生,在生活一切崩壞,實際周遭卻毫髮無傷、還若無其事前進的殘忍。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為人妻的異性戀女生導演,述說慾望作為感覺,究竟是什麼東西。主角伊蓮與阿翹貼進肌理的性感,不是衝動,也不是身體感官作為客體的自我意識。不指向異男伴侶做為勳章的幸福成就,回頭正視同性親密情感的切割斷裂,碎掉以後存在,謂之拼組、結疤與跨越。

read more

編輯部手記 風雨無阻‧修動啟事

Posted: 22 Aug 2013 06:37 AM PDT

文/林倩如

破報自本期775期起,輕度縮減四個版面為24版,你可能只察覺到小小的不適應,說不上哪裡怪,抽這換那,視覺習慣重新搭構。

《新聞急先鋒》第二季開始播映,嗑藥仍上主播台報導的威爾,與製作人瑪坎西之間的默契交手,不懂新人怎麼迷到兩個男人,而第一集就從這個支線起頭。所以,吉姆受不了共處,必須遠避出差跑選舉線,特約暫代職務的傢伙好大喜功,請來的評論人因表現不佳,則透露出…….,背景設定於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真實新聞,佔領華爾街、調整反恐政策等等事件。剛好搭配《COLORS》春季刊「製作新聞」專題精采,無人機造成的傷亡,英國作家架設Dronestagram網站,注解於Google衛星圖片。

"……if 17 different things hadn't conspired in just the right order, we wouldn't be sitting here."瑪坎西對律師如此說。感受此際相當,如果不是這些同謀且交互影響一件件滾動下來,辦了破、停刊、復刊、增版、英文版、減版,也不是第一次了,那麼,過渡期總該邊叫邊幹邊輾過去。

read more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22 Aug 2013 06:34 AM PDT

埃及國內衝突未平

自從7月3號伊斯蘭教派總統穆西下台後,反對政變的群眾便與軍方激烈衝突,整個埃及陷入分裂,而軍方則將這些衝突定調為恐怖行動。埃及軍方首腦表示,埃及容得下每一個人,即便是前總統穆西的支持者亦然;然而,修正埃及的國家立場卻是必須的,而軍方也不會坐視動亂情勢持續下去。

從8月14號至今,至少已有840人喪生。反政變的抗議在多個城市舉行,包括開羅、亞歷山卓、以及西奈半島等,而這些穆斯林兄弟會發起的反政變活動只獲得有限的成功。儘管首都開羅在週日以漸復穩定,街道也比前些日子繁忙許多,證券交易所也重新開張,但宵禁仍然沒有解除,七點過後街道便成一片死寂。

read more

看壽險與郵政儲金擬入公共建設 當前政府面臨的現代性危機

Posted: 22 Aug 2013 06:16 AM PDT

文/陳虹穎

浮濫的土地徵收引起社會各界龐大爭議,於個別的公共建設闢建計畫而言,無論是桃園機場航空城、淡海新市鎮、竹南科學園區、鐵路地下化、各地眷村改建等土地徵用案件,皆在各地引起排山倒海的抗議聲浪,堵住馬政府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的康莊大道,更引起規劃界、部分左翼學者隱憂:

在各地民眾抗爭白熱化的同時,是否鞏固甚至強化個別地主對於私產高不可侵之正當性?在看似進步的集體權益鬥爭過程中,是否隱然邁向一個荒謬不可及的、階級化的「公民社會」?而,當公共財政不足以支應建設,將民眾的長期性資金(無論是壽險年金或郵政儲金),貢獻至公共建設資金缺口,是否具公共性意義?

read more

保險資金投入老人長照 另類全球第一

Posted: 22 Aug 2013 06:15 AM PDT

文/潘欣榮

為解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過程,政府長照預算不足的問題,金管會上週向行政院長報告:如何引導保險業者的資金,透過公司化股權方式投入長照產業,即讓「社會福利證券化商品」合法化。此政策的背景是台灣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高達18.9%、是另類的全球第一,其中可以專案投資運用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總額約為1.42兆元。

但這個世界第一其實是國恥,因為私人保險背後代表的是:台灣的福利制度以私人商業保險為主、公共社會福利為輔,這起因於政府一方面給予金融資本各式減稅、導致社福收入不足,另方面卻給予私人保險各種免稅誘因,來吸引國民納保。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Tomorrow’s Harvest》、《Slow Focus》、《Electric》

Posted: 22 Aug 2013 06:10 AM PDT

本週站主/陳德政

藝人:Boards Of Canada
專輯:Tomorrow's Harvest
發行:Warp

蘇格蘭兄弟檔Boards Of Canada,在20世紀末是IDM樂派最重要的代表隊伍,前兩張專輯《Music Has The Right To Children》與《Geogaddi》成了許多後進樂團的參考範本。2005年出版了援引原音樂器、聲響放鬆的《The Campfire Headphase》,便未有錄音室大碟出版,新作足足讓人等了八年。《Tomorrow's Harvest》受70年代電影配樂影響,幾無快歌,全是中慢板節奏,不強調旋律,在意聲景中紋理的調和;這是一張適合以耳機好好聆聽的作品,並非隨意用音響當背景音樂即可打發。〈Split Your Infinities〉的模糊人聲是全作少見的田野採集聲,肅穆的〈Sundown〉如出自Brian Eno的手筆,我自己最愛緊張懸疑的〈New Seeds〉。

read more

料理西西軍

Posted: 22 Aug 2013 06:09 AM PDT

文/愛吹倫

藝人:Hieroglyphics
專輯:The Kitchen
發行:Hieroglyphics Imperium Recordings

加州音樂重鎮Oakland傳奇地下團體Hieroglyphics成立於90's初,由首腦Del Tha Funky Homosapien號召饒舌歌手Casual與Pep Love以及製作人Domino與DJ Tourey,外加同屬經典的Souls Of Mischief團員Phesto, A-Plus, Opio與Tajai所組成。他們的音樂充滿了Jazz與Funk取樣,並靠著具爆發力的現場演出在underground迅速打開知名度。多位團員身兼饒舌與製作,都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各自有不錯的發展,也如此專輯少得可憐,畢竟要把人湊在一起是難事一件。1998年發行處女大作《3rd Eye Vision》,隔了5年才推出有著獨立榜第十名佳績的第二張《Full Cycle》,然後又等了10年,才盼到新作《The Kitchen》。

read more

一句遲到的囈語

Posted: 22 Aug 2013 06:08 AM PDT

文/海德

藝人:Neon Lights
專輯:LA✝E
發行:Self-Release / Bandcamp

當英美的Post-Punk Revival衰老僵死之際,歐洲各地的種子才要萌芽,等到這個風潮墳頭上的草已經比人高時,周邊區域的樂團卻滲入了當地文化的折衷喜惡,蛻變成難以辨認面目的混種風格,不過,卻有少數人能躲過這原本就建構在矯揉造作的宿命,更貼近八零年代那些巨大黑色群像。

來自西班牙五人組Neon Lights最先引人注目的絕對是封面與美術風格,然後再貼上後龐克復興的標籤就更加相得益彰,但實際上,這張《LA✝E》是張....嗯......大雜燴。當樂迷聽到雜碎麵時印象均差,心想再怎樣也只是雜碎麵中的霸主,無法與正宗一較高低,如今Neon Lights要改變這個刻板印象,首先就是此作整體概念並不紊亂,全部歌曲黑得徹底,遁入深淵,兩把違反規則的吉他演繹出Post-Punk、Shoegaze、Nu-gaze、Slow-Core,甚至是Dream-Pop均是黯淡的空氣感十足,也延續了伊比利半島特有的美好旋律性,讓一切繁文褥節都回歸到那初衷 - 黑暗的吉他搖滾。

read more

耳朵並不生來如此

Posted: 22 Aug 2013 06:07 AM PDT

文/林易澄

書名:聲的資本主義:電話、RADIO、留聲機的社會史
作者:吉見俊哉
譯者:李尚霖
出版:群學 2013/6

吉見俊哉長期研究現代日本的感覺結構,從博覽會、戲劇、媒體、到消費文化,勾勒出萬花筒般的景象,但他並不停留在此,而是詢問在眼睛看到的表面下,什麼規定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路旁的廣播,打來的電話,拿起的唱片,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碎小事,如何聚沙成塔確立了聽覺的習慣,看似中立的聲音傳播技術,又怎麼被動員同時隱藏著背後的權力佈署。

不同於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書名的「資本主義」並非討論作為商品的音樂生產如何被資本主義所改變,而是指向它的前夜:從什麼時候,透過哪些技術,聲音運作的邏輯本身被資本主義化,甚至於,正是在這樣的身體感覺下,資本主義得以開展。

18世紀末,人類與聲音的關係逐漸改變,複製技術使聲音脫離了原初的場景與脈絡,可以重複播放,可以中途插入,不再與個人的生活緊密相繫。此後我們所有的是片斷平面化的經驗,不管走到哪裡都無法置身其外,只能藉由回憶不再存在的沉默,在千篇一律而氾濫的複製中選擇自己的聆聽。

read more

虛擬水.水足跡

Posted: 22 Aug 2013 06:05 AM PDT

文/鍾文榮

書名: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生活事物背後的虛擬水
作者:湯尼.艾倫
譯者:張美惠
出版:時報 2013/6

我的早餐必有一杯現煮咖啡,約莫300㏄的開水,然當我知道煮一杯咖啡需要耗掉140公升的水資源時,請相信我的第一時間的感覺,那多出來139.7公升的水是怎麼回事?收成一公斤咖啡所要耗掉的水資源達21,000公升時,你一定感覺到這數字一定有問題?先別懷疑這數字,Tony Allen在《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這本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這兩個令人驚訝的數字,而其背後的理論就是書中所謂的「虛擬水」的概念。

一杯咖啡從種植、收穫、烘焙、包裝到零售,直到我的餐桌上,這一路上平均每杯咖啡耗掉140公升的水資源,如果還加上一些鮮奶和蔗糖調味成一杯拿鐵,耗掉的水資源就不止這些了,如果,還要加上洗咖啡杯的水資源呢?

read more

與脆弱的強權為鄰

Posted: 22 Aug 2013 06:02 AM PDT

書名: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
作者:黎安友、施道安
譯者:何大明
出版:左岸 2013/4

隨著中國崛起,西方常見有兩種關於中國國際角色與國力定位的預測: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後者將中國視為崛起中的新興超級強國,不僅將中、美並稱為G2,甚至認為中國資金雄厚,足以併購全世界,成為「新帝國主義」,前者則預言中國模式無法長久,其內部的城鄉戶籍制度、社保、城鎮化和貪腐等種種問題,終有一天會到爆發的臨界點。

相較下,《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在書市裡難免有些獨特,因為該書的核心命題是中國即使已崛起、成強權,也依然欠缺安全感。理由則是一,中國處在所謂的「六大區域體系」中,這使得中國的戰略處境很少面對單純的雙邊關係,代之,多是處在多邊的折衝關係裡,牽涉的國家多達四十五國,美國又在每一個體系都「摻」了一腳;其二,則是作者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仍可見其具有「脆弱、虛弱」的情結,加上中國其實被四重的危機同心圓包圍,因此充其量只不過是「脆弱的強權」。

read more

還需要多少愛與和平?

Posted: 22 Aug 2013 06:00 AM PDT

書名:雨傘默默
作者:羅曼.加里
譯者:黃琪雯
出版:寶瓶 2013/5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非裔移民與純種法國人,安樂死與墮胎,妓女的屁股與跨性別的陰莖,領養與救濟金,大屠殺與社會福利,14歲與64歲。默默的故事沒有起點與終點,只在片刻下前進,一如生命。藉少年口述,道德歷史的思辨更顯清澈。迫使讀者直接面對:這個世界究竟貪婪到,需要多少愛與和平才夠?例如我們未曾正視醫學的反生命本質,偽善的公民社會認為兒童需要、也可以被保護,「底層階級」只能選擇成為恐怖份子或鎮暴警察,擺脫族裔宗教才有「多元」差異,家庭實則因為孤獨存在。《雨》是1975年法國文學獎作品,在今天滿口幸福正義的年代,仍然直指核心。(蘇盈如)

read more

變形的青春儀式:《放浪青春》

Posted: 22 Aug 2013 05:58 AM PDT

文/但唐謨

《放浪青春》的海報看上去非常俗艷:幾個穿鮮麗比基尼,而且長得很不錯(身材也超好)的美眉站成一排,很有事的樣子(她們真的整部片全都穿著比基尼)。看到這畫面腦子裡馬上聯想到那些很無腦的青春剝削電影;海報上還有一個戴墨鏡的嘻哈男,然後發現,這痞子居然是詹姆斯法蘭可演的,對這部片也開始虛榮地尊敬了起來。

《放》討論的是美國的「春假文化」。在美國的大學八月底開學之後,校園內的牆上就會開始張貼春假的廣告,吸引大學生。春假其實是在三、四月之間的復活節假期,會放一、兩個禮拜的假期。他們會到墨西哥的坎昆(cancun),或者是本片中的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度過瘋狂享樂的假期。這段期間,氣候最宜人,慾望最高漲,也是每個人最希望「好好活個痛快」的時節。

read more

(西班牙)觀眾不嗜血,鬥牛才有動物權的曙光《卡門》

Posted: 22 Aug 2013 05:55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晚上去看西班牙電影《卡門》前,百味雜陳,喜怒參半。喜的是當天〈自由時報〉吳岳修報導台北內湖康樂派出所暗夜值班警員盧秋文不辭辛勞、大費周章從地下3樓管道裡救出左眼已瞎、奄奄一息的幼貓。我不免想到葉毓蘭只會忙著為施暴的、變態的警察塗脂抹粉、竭力護短,卻不屑謳歌(類似日本電影中的山村鄉野默默耕耘的郵差或鐵道員的)小小派出所基層警員的善行與動物權實踐的一次典範。怒的是〈蘋果日報〉與〈聯合報〉報導台南高檢的檢查官黃朝貴把3萬多位外籍勞工在台北車站聚餐慶祝節日危言聳聽扭曲成「台北車站已被外勞攻陷」、「會出亂子」。幾乎全是異性戀的外勞難得一回的人潮(你我何不當成奇觀盛事讚賞?!)尚且不見容於黃朝貴,倘若這3萬多人是同性戀,黃某豈不要叫囂台灣淪亡在同性戀手裡了?台灣的檢查官、法官、總統就是因為薪水太高,方才腦殘得不知民間疾苦,更不體諒為台灣社會犧牲、奉獻極大的外籍勞工。台灣人民與外籍勞工,並非人人都能像黃朝貴、馬英九講究得起在晶華酒店慶賀。黃某宣稱他不是種族歧視,恰似多少年前美國白種男人宣稱從不性別歧視,其實他只尊重白種女性,卻在踐踏黑人女性(以及男性)與印第安女性(以及男性),因為黑人與印第安人根本不配是人!台灣從雇主到仲介都在剝削、都在欺虐外籍勞工,檢查官黃某是瞎了眼還是裝死,怎麼不在臉書上登高一呼呢?有些外籍勞工車禍喪生或工傷「工殤」,捐贈大體造福台灣病患,請問黃某可有胸襟器度效法?2013年8月3日星期六晚上聚集了那麼多人在凱達格蘭大道為無辜無垢卻被軍方虐殺的洪仲丘送行,可以預見的是馬英九無論任內「崩殂」或卸任後「仙逝」,送行人的數量一定望塵莫及!總統與檢查官薪水越高,行為越蠢,思想越賤,真是台灣的悲哀!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