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文藝復興後的歷史對視:從《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談一個美術館可能性

Posted: 02 May 2013 07:16 AM PDT

文/蘇盈如

作為北師美術館開館後的第二檔展覽,去年三月開始籌畫的《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於上周五(4/26)開幕。剛踏進那個空間,記者驚訝它與記憶中,西方當代美術館的類似性。三層樓高落地窗跟免費入場,打開美術與現實生活的內外落差。沒有看得懂或不懂的問題,基本上觀者腦袋得以放空,步行到大概在快要忘了上一個作品的距離後,才進入下一件。沒有牆上說明或手冊叨叨指示該作品在哪條線性歷史上的重要性,也沒有大展光環迫使發出連本人也莫名其妙的驚嘆。在兼具收藏與教學,而企圖心不僅於此的美術館裡面,第一次,作品終於能夠呼吸。此時,如何轉引觀者視覺觀光的消費欲望,然後誘使所有人的疑惑、思考介入其中?這幾乎是所有展覽必須回答的問題。

read more

輻射戰爭中的藝術/運動與新的共同的創造

Posted: 02 May 2013 07:03 AM PDT

文/江上賢一郎,譯/陳炯霖
圖片提供/江上賢一郎
編錄/蘇盈如

編按:4月26日在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來自日本福岡的獨立研究者江上賢一郎(Kenichiro Egami),與《素人之亂》、《核電是騙人的:核工學者的真實證言!》等書譯者陳炯霖,共同展開關於《創意空間:東亞的藝術與空間抗爭》(許煜&DOXA編,RnB Press 五月即將出版)一書,及日本藝術/運動章節之分享座談,下文則為江之專文摘要,搶先曝光!在英國求學期間參與社會運動,同時攝影記錄歐洲、日本政治行動的江上,強調在後輻射世界,藝術等同於生活與政治實踐的場域可能,並於日本脈絡下,聚焦女性與母親脫離家庭、社會,前往西日本避難所具備的反抗力量。說了這麼多,我只記得陳炯霖談起自己跟江上、松本哉在東亞國家的行動,「都是非常沒有意義的。在韓國開了貧窮人亞洲高峰會,內容就是一直喝酒。到香港,活化廳藝術空間自己釀酒,推車到街坊,然後整個油麻地老街的人都喝醉了。」他最後下了現場限定的結論是,「不管你在日本、香港、韓國、還是台灣,統一我們的就是酒精。」

read more

香港碼頭罷工:政治生態的轉變?

Posted: 02 May 2013 04:42 AM PDT

文/李峻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左翼21成員)
陳敬慈(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左翼21成員)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勢將成為香港勞工史的重要一日。那天早上,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屬下的香港碼頭業職工會發起的罷工正式開始,到執筆之時(四月三十日)還未有結束的跡象。這次罷工最特別之處是,它迅速得到各界市民支持。罷工發生幾天後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市民支持罷工。在罷工首天的早上,已有大專生到罷工現場聲援,與罷工工人一起佔領貨櫃碼頭。網絡成為學生和青年團體有效的社會動員手段。四月一日,最早的支援團體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左翼21發起遊行到碼頭,超過1000名學生和市民參與。當天晚上,法庭批准了碼頭公司申請的臨時禁制令,禁止罷工工人和支持者在碼頭內聚集。工人被迫搬出碼頭外的行人路留守。即使如此,到場聲援的團體絡繹不絕,幾乎所有的物資和食物都由市民自發捐助。民間團體的聯署聲名迅即得到逾百組織聯署,工會為罷工工友提供生活費的罷工基金,在一個月內已籌得逾七百萬港元。

read more

一無所有,只剩身體! 抗爭中的港台工人

Posted: 02 May 2013 02:25 AM PDT

文、圖/曾芷筠

「聽說苑裡那邊絕食好像沒有什麼用耶!」某個立法院前的抗議場合,東菱電子的關廠工人陳麗絲和旁人交換意見,她無奈說道:「我連鐵軌都已經跳下去了!絕食沒有用那還有什麼辦法!」4月28日開始,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的一群老工人用自己的身體當工具,於勞委會前懸吊280秒、展開無限期絕食抗爭,要求政府撤銷追討棺材本的民事訴訟,拒絕政府的補助分化手段,修改勞基法28條,擴大墊償範圍至資遣費及退休金,並要求勞保年金改革需交付公投決定。

現場搭起帳篷,用木板墊高、鋪上塑膠軟墊隔絕雨水濕氣,自己搭臨時廁所或走很遠的路去便利商店借(因潘主委堅持不借廁所);連續六天的街頭現場和勞工講堂,勞資鬥爭、政府無情、工人受迫的故事已經太熟悉,卻串起台灣十六年來勞動環境不升反降的事實。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The Unified Field》、《Hit the Waves》、《The End》、《Heart of Wire》

Posted: 02 May 2013 02:10 AM PDT

本週站主/海德

藝人:IAMX
專輯:The Unified Field
發行:61 Seconds Records

Chris Corner是個巫師,他替Alternative施法延命,仔細地塗抹了歐陸電子的中性黑暗香膏,但終究無法阻擋IAMX持續衰老腐敗的時間大限,於是他所幸把新專輯浸泡在Trip-Hop歷史榮光裡,讓它全身上下閃爍著那媚惑黯淡的迷離, 緩慢卻莊嚴的步調簡直就是場黑色遊行,而專輯主題更圍繞了最夯的末世氛圍裡,破敗與墮落俯拾即是,不過那未蒙洗禮的阿基里斯腱卻是浮濫老梗的旋律性,還有那刻意而為的電子搖滾混合企圖,讓新作聽起來破碎且匠氣,幸好仍有像<Under Atomic Skies>這樣能夠引人遐思的浪漫。

read more

沉澱與歸零

Posted: 02 May 2013 02:08 AM PDT

藝人:o13
專輯:Time Wave Zero
發行:Desire

文/伊森

雖說No Wave極其短命,卻仍然造就了70末至80初紐約地下音樂的短暫音樂榮景;為了和70年代的英國Punk、亦或80年代的Post-Punk做出區隔,這些紐約客經常僅透過集體創作與演奏的形式、來延伸其蒼白而無止盡的吉他噪音場景。上述這些案例,樂迷多半會記住的名字包括早年的The Contortions、以及後來坐擁大師地位的Sonic Youth;然而由吉他手Mark C領軍的Live Skull,曾於87年女主音Thalia Zedek等同夥入隊後推出《Dusted》、一張可與Sonic Youth的《Sister》並列No Wave後期代表性作品。儘管如此,Mark C後來還是離開了Live Skull,還一度與Sonic Youth前鼓手Bob Bert(Int'l Shades)有過短暫合作;而Mark C與同是紐約No Wave先鋒樂隊Ike Yard主腦Stuart Argabright共同規劃的全新音樂單位Outpost 13(簡稱o13),選在2013年推出首張大碟《Time Wave Zero》別具寓意。

read more

鬼臉恐怖劇場

Posted: 02 May 2013 02:07 AM PDT

藝人:Ghostface Killah & Adrian Younge
專輯:Twelve Reasons To Die
發行:Soul Temple Entertainment

文/愛吹倫

喧騰多時的武當派(Wu-Tang Clan)分家鬧劇終於在今年Coachella的復出演唱後畫下句點,最能與首腦RZA平起平坐的Ghostface Killah也在此時推出新作,看來武當派的香火又再次鼎盛。這次他與L.A.作曲家Adrian Younge合作,便是要藉重其專長。Younge原本在90末是樂團的bass手與keyboard手,學會MPC後便開始取樣與編曲,深愛義大利電影的他將豐沛的創意展現在首張EP《Venice Dawn》之中。他擅長用60`s-70`s的Psychedelic Soul取樣營造出電影配樂般的氛圍,2009年擔任惡搞黑潮電影(Blaxploitation)的《Black Dynamite》配樂重任,根本就是適得其所。稍早發行向Philly Soul名團Delfonics致敬的專輯,更足見他對70年代黑人音樂的景仰,也散見於作品中。

read more

要逃離噤聲的歷史,我們必須聲嘶力竭

Posted: 02 May 2013 02:06 AM PDT

書名:誰控制了總開關?
作者:吳修銘(Tim Wu)
譯者:顧佳、陳正芬、周佳欣
出版:行人 2013/4

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頭,羅貫中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描述古代帝國的興盛與更迭。雖然,今日我們身處科技時代,居住在滿是飛機、火車、與電腦的現代社會,可是在許多層面,情況卻沒有改變,我們依舊無法跳脫這種迴圈現象。

你們將要翻閱的這本書,雖然談論的時代不同於《三國演義》,不過訴說的故事頗為類似。書中講述的是二十世紀,關於媒體托拉斯與通訊帝國的興衰故事,由美國主要的電信巨頭AT&T揭開本書序幕,最後再以Google和蘋果的故事帶出本書的尾聲。在敘述的過程中,那些發明無線電、電影、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傳奇人物、那些打造了龐大企業而影響世界甚巨的商業鉅子,這些人物都會一一登場,藉此,本書揭櫫了這些重要科技帝國與古老帝國並沒有不同,他們都在一位強力領導者的帶領之下統一產業領域,可是這些壟斷企業最終還是會步上衰敗崩解的後塵。

read more

拒絕 (不繼續)再玩

Posted: 02 May 2013 02:05 AM PDT

書名: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
作者:黃道明
出版:遠流 2012/11

一書是黃道明的論文集結選輯,雖然主要是在與台灣社會對話,但卻是先在香港大學出版社(2011)以英文出版,爾後才委由碩博士生翻成中文在台灣發行。台灣熟悉性別議題的讀者,對於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激進立場及論述邏輯,應都不陌生,作者亦是在此光譜內。

以問題意識來說,主要當然是因為反娼(反色情)女性主義及國家女性主義為台灣的酷兒和妓權抗爭帶來很嚴峻的挑戰和惡果,加上近幾年以保護兒少為名的全景場視監控(無論是網路上的言論互動或誘捕援交,或是出版審查),甚至就連「性自主」都可以被鑲嵌進既有的性道德階序裡……,總之,黃試圖分析台灣這套已運作得十分純熟的、主流含蓄的規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read more

思想家的焚身軌跡

Posted: 02 May 2013 02:04 AM PDT

書名: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作者:鄭南榕基金會/策劃、宋隆泉、邱萬興等/攝影
出版:書林 2013/4

自焚作為基進政治抗議手段遠可溯至法華經、北周僧崖、文革時期法門寺住持與吳廷琰政權下的南越僧人。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一年間,時代雜誌與紐約時報報導約一百起為抗議越戰而起的西方自焚事件。兩千年以來,政治自焚亦發生於西藏、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阿爾及利亞與埃及。鄭南榕生存的時代,台灣為全世界實行最長軍事戒嚴時期的國家(後被敘利亞取代),之後更以國安法取代戒嚴。本書以攝影與黨外雜誌還原鄭南榕與詹益樺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現場。(Vak)

read more

不道德的道德行動

Posted: 02 May 2013 02:03 AM PDT

書名: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作者:馬尼尼為 (林婉文)
出版:小寫創意 2013/2

圖文共構出一名外籍配偶的生存自剖,她的畫作表面與她的文字書寫一樣,留下強硬而哀傷的刮擦痕跡。她刮擦自身體內的泥濘,同時刮出那些隱藏在台灣社會現狀(透過電視填塞靈魂、居住空間擁擠且昏暗不見日光、大多數人毫無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生規劃)底下的人性膿瘡(人際互動的自私偽善、不停落入自欺自溺的悲劇角色情境之中)。她用一種清明的洞見,揭露台灣人在文化上與性格上的異化扭曲,呈現種族、性別、人倫禮教的權力結構所造成的位序階級。我們並不驚訝她筆下的日常暴力,真正令我們驚訝的是她那不道德的道德行動──誠實吐露所見所感,擺脫世俗監控目光的覺察與書寫──竟然如此節制失控而顯得堅毅莊嚴。(吳俞萱)

read more

反英雄警匪作品:杜琪峰《毒戰》

Posted: 02 May 2013 02:01 AM PDT

文/大圈仔

拒絕販賣泛濫的英雄主義,向來是杜琪峰等人所製作的香港警匪片特色。本片的趣味,幾乎全是源自於故事的落網毒販(由古天樂飾演)的反英雄特質。在《毒戰》中,一票精明幹練的警察奔走於跨省公路、高鐵、港口、旅館、醫院、警察局,以及安非他命工廠等場景之中,箇中展現的,是一個徹底自外於一般日常生活的例外狀態──由於是非常關頭,警察「有義務」無所不用其極地佈置天羅地網;但同樣地,落網毒販主角也由於身處生死存亡的非常關頭,於是也「有必要」挖空心思保命。

read more

保護版權保護誰:《海盜灣,分享中》

Posted: 02 May 2013 02:00 AM PDT

文/但唐謨

檔案分享,別告訴我你沒玩過,別告訴我你沒把一些音樂拷貝給別人過(或者別人拷貝給你)。檔案分享是數位世代最好的發明之一,但是,卻也是舊世代的秩序維持者最害怕的東西之一。因為數位分享並不是用卡帶做一個Mixtape送給朋友當生日禮物。透過數據網路,一整部高畫質電影,或者一整個樂團的全部作品集,只要花幾十分鐘(或者十幾分鐘)就可以互相傳送,而且:不—用—付—費。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