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扮裝派對,華麗搖滾——亞洲酷兒們的心碎俱樂部《搖滾芭比》

Posted: 21 Mar 2013 10:30 AM PDT

文/曾芷筠
圖/蘇盈如

最近在與韓國友人的聚會上巧遇這樣的搖滾場景:男同性戀者、扮裝皇后、電影導演、演員、藝術家、酷兒們齊聚一堂,戴上金色長假髮和黑色墨鏡,跟隨著銀幕裡播放的電影,唱著《搖滾芭比》(英文原名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憤怒的一吋,以下簡稱芭比)裡的歌曲,一首接著一首。幾乎每個人都熟悉這些旋律,都能哼上幾句英文歌詞。一個敏感的韓國女孩第一次聽完〈愛的起源〉(The Origin of Love),震撼於歌曲裡描述的內容,偷偷躲進房間裡落下兩行清淚。歌詞是這樣寫的:「第一次遇見你,我們才剛被切成兩邊,你看著我,我也看著你。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卻想不起是誰,因為你滿臉是血,我眼裡也是血。你模糊的表情裡面,有和我相同的撕裂,痛苦穿過靈魂在蔓延,那撕裂劃成一線,在心上面,這就是愛。」想像著兩個原本完整、卻受天神懲罰因而被劈成兩半的人張開雙臂擁抱對方,做著愛期盼能再度合而為一的畫面,沒有人能不被感動。

read more

城市、媒體、資料庫的行動主義: 專訪YOHA與鄭淑麗

Posted: 21 Mar 2013 10:00 AM PDT

文/蘇盈如

英國媒體藝術家Graham Harwood、Matsuko Yokokoji於1994年相識合作,2007年組成YOHA(日文「餘波」之意)一起創作,兩人是工作伙伴也是愛情同志。鄭淑麗獨立拍攝的情色科幻片《I.K.U》(2001),從1990年代開始參加國際雙年展、柏林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或由企業、美術館委託創作,國際美術館也收藏了其作品。三個人是認識許久的朋友,藉由柏林跨媒體藝術節剛結束,中央研究院的culture mando計畫(文化入口網站)邀請他們來台進行對話。

read more

為和平而戰? 以和平為身體戰場的沖繩高江住民及濟州島江汀村民(上)

Posted: 21 Mar 2013 09:55 AM PDT

文/蘇盈如

40分貝的環境會使人情緒波動,70分貝以上除失眠,還可能耳聾,而軍事基地飛機噪音在105分貝以上。美國國防部統計,2010年美軍在150個國家有軍事設施。在2011年全球143餘萬美軍(多為工人階級)中,有3.4萬駐守在日本。伊拉克戰爭統計罹難平民人數達9-10萬人。2012年美國軍費開支全球首位7111億美元、中國列居第二1430億美元。Patricia Kime研究、CBS報導指出65%的軍人遭受焦慮、失眠、易怒、沮喪所苦,而美國軍方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神治療。冷戰時台灣曾有能力發展核武,1988年受限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美國施壓終止,目前擁有製造化學武器的能力。我們習慣國家行政與無公共利益資本結合後強加身上的暴力,但是面對以國家安全為由的武裝暴力呢?總是難以想像被誤殺的伊斯蘭教平民在新聞上不斷出現,如果居住、生活在軍事基地旁的是我們呢?前幾周來自濟州島反海軍基地的S0S組織成員及沖繩反美軍基地高江小組訪台,記者在跟行動者聊過以後,決定脫離亞洲這個框架,嘗試理解和平行動在國家暴力下的身體抵抗,人在軍事基地旁邊是什麼模樣。這將是始終迴避美中夾雜國家安全問題的台灣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面對國際新聞中武裝衝突的介入辦法。

read more

紙牌屋中的能源爭霸─兼論台灣當前核四問題中的美國利益

Posted: 21 Mar 2013 09:38 AM PDT

文/倪世傑、余世芳

在一片驚嘆下,美國政治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一季劃下了它的句點。這一齣由美國奈飛公司(Netflix)所出品的第一部「網路播映片」,除了證明其製作品質與無線電視網的一流製作並駕齊驅外(註一),當中引人入勝之處,還在於透過故事主角昂德伍德夫婦(Francis & Claire Underwood)的政治操作,從慾望、利益、恐懼與安全(獨缺榮譽!)(註二)等面向勾勒出美國華盛頓特區高層政治的曲折與運作。

read more

跳一支孤絕的舞

Posted: 21 Mar 2013 09:31 A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Atoms For Peace
專輯名稱:Amok
發行:XL Recordings

一切還是從《The Eraser》開始,《Amok》本質上正是它的續篇,連封面視覺都有所呼應,也都是Stanley Donwood設計的作品。

read more

薄霧失落之地

Posted: 21 Mar 2013 09:28 AM PDT

文/海德

藝人:Gliss
專輯名稱:Langsom Dans
發行:Modern Outsider Records

Gliss以兼容並蓄各方的瞪鞋風格讓我們驚艷,只是一代霸主MBV再度出擊後,人們又再開始討論起所謂瞪鞋的純粹(亦即二十年前的老梗若使用得當仍可創造經典),那些新時代裡看起來眩目的混種新秀將會不同的標準檢視,無獨有偶地,Gliss居然也在第三張專輯《Langsom Dans》裡,開始純化自己的音樂風格。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Double Invitation》、《The New Life》、《Woman》、《Waiting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Posted: 21 Mar 2013 09:26 AM PDT

本週站主 / boyethAn

藝人:Femminielli
專輯:Double Invitation
發行:Desire Records

Giorgio Moroder與Serge Gainsbourg,一位是上世紀70年代著名的義大利電子音樂先鋒,另一位則是縱橫法語樂壇的音樂教父;兩者皆擁有醒目的音樂特點與不可動搖的樂壇地位,但兩人南轅北轍的音樂發展,過去鮮少被連結在一起。加拿大蒙特婁音樂家Bernardino Femminielli簡名為Femminielli的全新專輯《Double Invitation》,離開了令他灰心的祖國音樂生態,投奔至法國異色音樂名廠Desire Records;適度將Moroder式的italo disco脈動,引入他個人猶如Serge Gainsbourg式的頹靡低喃吟遊。同行的友伴還包括Dirty Beaches以及加拿大著名歌手Jef Barbara。簡斂的詩詞、頹廢的低吟呢喃,再配上溫潤的合成音樂(Synths),歌曲〈El Ultimo Tango Para Mi〉還偶然見到Pink Floyd的Progressive Rock暮光,企圖心極為明顯。

read more

真愛化解仇恨?《烈火摯愛》

Posted: 21 Mar 2013 09:14 AM PDT

文/鄭祿平

薩伊德在他的著作(1981)曾提及西方媒體總是將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再現(represent)成非理性的狂熱份子,甚至將Islam化身為專門嚇唬小孩的鬼怪。於是,穆斯林(Muslim,伊斯蘭的信徒)與恐怖份子劃上等號的刻板印象深植於西方多數人的腦海中,無法排除。然而近年來許多影視作品開始正視這些東方族群的真實面貌,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觀照他們的生活處境,適時拆解西方媒體冠在他們身上的污名。

read more

應政儒的《晃遊身體》 「我愛」與「愛我」,review與preview

Posted: 21 Mar 2013 09:11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我喜歡在溫泉男大眾也「看」美貌細腰男孩子們的裸體,常常激發我創作的靈感。看著看著,文思如泉湧,「看」到的不再是當下現場的人事物,而是構想遐思出的(題材)畫面與情境。我留在男湯的次數既多又久,卻又彷彿從來都沒有真正在那兒。男孩子們裸身出池小便,洗手後再裸身進池,唯獨一位清秀男孩小便後既洗手又三番兩次沖先陰莖方才入池,深深啟發了我。原來每個男孩子小便後無論怎麼甩抖陰莖,依然會有尿滴殘「汁」留在尿道口與包皮裡。尿道口的殘汁與包皮裡的污垢被水搖晃、隨水承載、伴水漂流,有意無意間流進了其他所有男孩子的陰莖,滲進尿道口,潛藏包皮裡。我在溫泉男湯的驚天大發現,離奇大見聞、瘋狂大感悟是異性戀的男孩子們陰莖裡的固體(污垢)與液體(尿滴)藉著男湯互相「進入」、彼此「交流」。這正是我〈李幼新語錄〉裡「所有的異性戀男孩子都是男同性戀」的最佳佐證!

read more

何止食記,何止回憶!

Posted: 21 Mar 2013 09:08 AM PDT

文/ 蕭旭智

書名: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作者:辛永清
譯者:劉姿君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2012/12)

這是一本日文出版中文譯作,一個離家千哩的台灣女兒的味覺記憶與日本媽媽的手藝味道。首先他不是作為一個作家來書寫,所以我們看不見、聽不到那雕琢的筆法和世故食客的挑剔,反而聞到小兒女的溫柔、細細咀嚼著充滿母性的親情和回味某種在父執輩生活裡熟悉的台灣味。

read more

火星人看台灣

Posted: 21 Mar 2013 09:06 AM PDT

文/Fran T. Y. Wu

書名:台灣會不會死?:一個火星人的觀點
作者:范疇
出版:八旗文化 2013/01

吳介民在《第三種中國想像》中以「跨海峽政商聯盟」來指認「中國因素」在台灣的作用力,細觀其「特權資本」或「恩寵交易」論述,則約莫是指「權錢」二元一體的裙帶(or權貴)資本主義,只是這次台商競相巴結/籠絡的政府變成是中國政府。無獨有偶,范疇在《台灣會不會死?》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灣「去中國化」多年來都是政治正確的語彙,以致台灣社會很少正視自身的「中國病」,也就是很少去檢視「中國傳統文化」的遺毒,代之留洋的知識份子也偏愛用西方理論詮釋多數發生在台灣的社會現象,但總難免不夠到位……。以民主為例,台灣雖然已經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但對於民選代表和官員的想像仍然停留在「包青天式的」「父母官」,期待的是「明君」、「賢臣」般的「儒家政治」,更別提「學而優則仕」的「官/學一條龍」;又或者說資本主義,台灣的資本主義曾經走出中國傳統「官民經濟」的邏輯嗎?台灣是解嚴了,可是在贏者通吃的選制設計下,「黨/國一體」的權力運作模式也不過只是改成「黨府體制」,民進黨執政時亦是如此;甚而,「台灣的國營事業、半官有經濟、偽官府單位的總量有多少?」凡此種種、遍地沈痾,不就是今日「跨海峽政商聯盟」能夠見縫插針的主因?

read more

手繪城市—看似一件很無聊的小事

Posted: 21 Mar 2013 06:30 AM PDT

文/黃郁齡

書名:手繪城市:畫遍全世界(The art of urban sketching)
作者:加百利.坎帕納里奧(Gabriel Campanario)
譯者:邢曼雲
出版:積木 2013/01

以城市為主題的畫冊很多,而這本「手繪城市」一開始看來似乎與其他同類型的畫冊沒有什麼不同。裡面收集了各個城市裡、各種風格不同的城市寫生作品。看到這本書,起初最想找到其他寫生人在我去過的那些城市裡面,是否畫了我看過的風景,我翻找了巴塞隆納、巴黎、威尼斯、柏林、首爾,然而卻在書裡發現,即使是同樣的城市,也許我們都會被那些被標好五顆星必遊的景點所吸引,可是正因城市不斷流動,有太多可以發現的新的事物,有所有的不可預期的相遇,容易被忽略的小角落,但即使畫的主題不同,這些城市的特有氣氛卻透過各個畫家之手表露無遺。

read more

「面對錯誤」的艱難

Posted: 21 Mar 2013 06:27 AM PDT

文/陳虹穎

316樂生大遊行的訴求「面對錯誤,遷移機廠;土方回填,重建樂生」。8年多來遭強拆、挨告與迫遷的折磨,終於由監察院調查結果,向社會大眾證明:原先捷運與樂生本可雙贏。何苦讓樂生院民揹上阻礙發展之罪、然後被迫流離甚至因工程開發,面臨不定時山崩的危險?

read more

從商品到公屋

Posted: 21 Mar 2013 06:25 AM PDT

文/潘欣榮

內政部本月舉辦以房養老政策的分區說明會,讓老人將房子抵押給政府,然後依據房價高低、按月獲得生活費直到終老,這可讓擁有不動產但缺乏收入的老人,能藉其不動產而取得保障終生的生活所需。此案雖有35萬戶潛在需求量,但因政府財政負擔重、故目前僅開放100位試辦。

read more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21 Mar 2013 05:34 AM PDT

部落不要電力公司給的錢!!
該電力公司支持一項足以毀滅亞馬遜的水庫興建案

根據長期抗爭亞馬遜水力發電開發的「看守亞馬遜(Amazon Watch)」報告,巴西國家電力公司 Eletrobras 為了在原住民 Kayapó的領域裡進行美山水壩(Belo Monte dam)的建造,願意出資九百萬做為交換,但是遭到超過24位Kayapó聚落領導者(其中領袖kaapoi已經衛星谷河抗爭三十年了)的回絕。

read more

業務部手記:喜憨兒餐廳用餐記

Posted: 21 Mar 2013 05:19 AM PDT

文/賴敏雄

無意間在網路看到喜憨兒餐廳EDM,於昨天去了一趟他們位於捷運海山站的喜憨兒土城餐坊用餐,他們訓練有素,認真及誠懇的服務態度,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在這油電雙漲的時刻,大大降低民眾捐款意願同時,其實換個方式支持社福團體,也能將您的愛心傳遞到需要的人的手上。根據喜憨兒基金會公佈2011年平均收入報告顯示,有57%來至事業收入(如:烘焙屋,餐廳,工場⋯等),捐款收入為26.9%,補助收入為15.6%。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除了捐款之外,多多光臨喜憨兒烘焙屋,餐廳或工場,也可以將您的愛心化為他們的收入與肯定。其實幫助喜憨兒很簡單,無論是買個麵包,吃一份簡餐,喝一杯咖啡,用一個下午茶,多帶一位朋友,訂一份禮盒,買一份餅干⋯.等,這些小小的行動及付出就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忙及善款短缺的喜憨兒。如你是企業的負責人更可提供一份工作機會給他們,讓更多的成人身障朋友,從被服務者轉換成服務者,讓他們可以回報社會也成就自己。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