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讓自稱前衛的人害羞、自稱怪奇的人流淚

Posted: 18 Apr 2013 05:26 AM PDT

殖民後的帝國邊緣人:專訪底層研究者帕沙‧查特吉 Partha Chatterjee

Posted: 18 Apr 2013 04:55 AM PDT

採訪、整理/蘇盈如

印度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的同一年(1947年),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出生於加爾各答。因此,66歲不僅是他的年紀,也是印度與巴基斯坦分離後,國境不斷擾動的歲月。80年代初他與其他南亞學者,聚集組成Subaltern Studies Group,在後殖民思潮脈絡下展開「底層研究」(subaltern study,源自Gramci經濟被剝奪的次等階級概念,在此指涉種族、性別、性傾向、宗教、族群次等的人民),編纂共12本地方研究選輯,提出與南亞社會與歐洲殖民史觀相異的歷史與社會事實。擅長藉由重述歷史,帶出殖民、國族國家與權力間的荒謬關係。目前一半時間在印度加爾各答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擔任榮譽教授,另一半時間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人類學。此次由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邀請來台進行三場講座,針對去年出版的新書《The Black Hole of Empire: History of a Global Practice of Power》發表新提出的論述。

read more

在地小資勞動者的新自由主義思維:專訪《台灣黑狗兄》導演賀照緹

Posted: 18 Apr 2013 04:30 AM PDT

文/蘇盈如
圖片提供/穀得電影

人家都管她叫阿蓮—那是當著她家人的顏面嘴上頭一番客氣,背地裡都喊她白癡蓮白癡蓮,喊得她眉頭蹙緊兩眼惱怒又拿不出脾氣來。她三個弟弟全不當她一回事,也不愛在別人面前提起她,反正一看到她就一肚子火,都不拿她當親姐姐看。—商晚筠〈癡女阿蓮〉

不知道為什麼談到賀照緹導演《台灣黑狗兄》紀錄片主角製襪老闆李東林,就想起北馬小鎮潮州華人的鄉土文學〈癡女阿蓮〉。被歸類為傳統產業的紡織或許不像阿蓮一樣有大肚子凸肚臍,但是在全球化開放自由經濟的浪潮下,它卡住了。中小傳產小老闆是左邊勞工工會團體所監督批判的對象,也是右邊屏棄代工、追求產業升級、死抓文創不放的進步思維,假裝看不見的存在。導演賀照緹說他們長期沒有受到關注,發行商廣告上面說「原來台灣很多黑狗兄,而這是你我的故事」,出品的商業周刊雜誌在本期「大開放大賽局系列」,說要「獻給所有在角落打拼的台灣人」。由公視發行,賀照緹擔任製作人《穿在中途島》(2009)系列、擔任導演《我愛高跟鞋》(2011)等,犀利揭露商品消費背後全球化生產鏈真相,與商業周刊合作、即將上院線的《台灣黑狗兄》不只是正經八百的小人物紀錄片,更多底蘊藏在對代工製造主體能動性的關注跟信仰裡面。

read more

榴槤滋味,混挑活著的氣息

Posted: 18 Apr 2013 02:50 AM PDT

文/曾芷筠
劇照提供/前景娛樂

看完緬甸籍導演趙德胤的所有短片和兩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與《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它們不像熱血沸騰為底層小人物發聲的紀錄片,也不像新電影懷舊地回顧自己生長的家鄉,有的就只是皮膚汗黑發亮的年輕人整天聚在一起無所事事,故事不知所起,不知所終。烈日炎炎,嚼著榴槤,緬甸女人在邊境的程式等待台灣身份證;一個老婦人在家裡自己種鴉片,收成後揹了一簍,走一整天的路到雜貨店賣掉,換一些米回家;在台灣打了幾年建築臨時工的年輕人帶著好友的骨灰罈和一筆存款返鄉,準備在故鄉重新尋找未來……。

趙德胤說:生存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我們會說找尋「活路」,不講「工作,」偷渡到泰國、中國尋求更好的生活,這類題材對我們來說太生活、太熟悉了。

read more

衛報週評:1945年創造的社會民主模式必須改變

Posted: 18 Apr 2013 12:00 AM PDT

葉興台/節譯

社會民主(social democracy)在艱困的時刻該有何主張?這是來自歐洲各國和美國的社會民主領袖參與今年在哥本哈哥舉行的進步治理會議時,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

歐洲社會民主的高峰發生在光榮30年代(Trente Glorieuses)──二次戰後福利建立的美好幸福時光。成長和就業高而穩定,通膨普遍是低的,生活水準和實質薪資逐漸升高,權力透過強大工會的交涉實力由資方重分配給勞方。中間偏左政黨主導了政局,尤其是在北歐。即便失去政權,社會民主的利益和意識型態構築了政治辯論的範圍。

read more

聖約翰的草藥(No.311):【陪葬品】

Posted: 17 Apr 2013 11:56 PM PDT

佘契爾夫人的歷史意義 沒有選項下的肯定

Posted: 17 Apr 2013 11:55 PM PDT

文/許若仁

前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逝世後,一般主流媒體幾乎都以世界歷史偉人的地位來蓋棺論定。

一個終生矢志奉行極端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英帝國政治領袖,在翻轉了英國社會福利長期歷史傳統政策後,在當前全球資本主義正陷如危機四伏的境地中,居然仍被主流媒體、政治潮流所大力肯定,這不能僅以所謂右翼意識形態操控得當、資產階級文化霸權成功等說法,所能完全解釋的現象。

read more

法外監禁 當代集中營 關達那摩囚犯 群起抗議集體絕食

Posted: 17 Apr 2013 11:21 PM PDT

文/陳良哲

2002年1月11日,當代人應認真紀念的日子,這是美國關達那摩軍事監獄設立的一天。以地處美國境外不受美國法令所轄,進而剝奪戰俘權利,甚至違法日內瓦公約的當代集中營,已邁入第12年。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Culture Of Pink》、《Commercial Mouth》、《Ultramarine》、《Strange Pleasures》

Posted: 17 Apr 2013 11:17 PM PDT

本週站主/boyethAn

藝人:Cankun
專輯:Culture Of Pink
發行:Hands In The Dark

大部份樂迷對於Instrumental類型音樂的認知多半與Post-Rock有關;許多樂評亦把Toe這類樂隊風格歸類於Instrumental,狹義的誤導之下、反倒令Cankun這類純樂器演奏的作品變得如道貌岸然的怪物。

法國新銳獨立音樂品牌Hands In The Dark除發行過瑞典版Broadcast樂隊Death And Vanilla翻玩Krautrock作品,旗下還包括Co La、Lee Noble以及Saaad等幾個不太好消化的實驗音樂單位。最新發行作品來自法國音樂人Vincent Caylet化名為Cankun的首張大碟《Culture Of Pink》。

read more

電擊藍調

Posted: 17 Apr 2013 11:06 P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Depeche Mode
專輯:Delta Machine
發行:Mute

Depeche Mode在我的聆聽經驗中,往往伴隨著後知後覺的恍然大悟時刻,情境通常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過去並未特別挖掘它的來歷,往後在某場朋友家的聚會或某部電影的片段再次聽見,一查之下才發覺:「喔,原來這又是Depeche Mode的歌曲。」

read more

人生交叉口

Posted: 17 Apr 2013 11:00 PM PDT

文/愛吹倫

藝人:Edo. G
專輯:Intelligence & Ignorance
發行:Envision Entertainment

Boston老牌饒舌歌手Edo. G從15歲展開音樂生涯,已有超過20年的資歷。90初期與Da Bulldogs發行兩張專輯,1991年的處女作《Life of a Kid in the Ghetto》就創造出〈I Got To Have It〉等經典曲。1993年第二張專輯《Roxbury 02119》之後被東家釋出,Edo. G開始全力朝個人發展。從1996年的首張EP到2011年共出版8張作品,2004年由Pete Rock製作的《My Own Worst Enemy》讓他再次站上高峰。2005年與同鄉Jaysaun與Slaine共組Special Teamz,並於2007年推出深受好評的專輯《Stereotypez》。2009年又與Brooklyn重量級的Masta Ace合作《Arts & Entertainment》,同樣獲得極高評價。

read more

讓自稱前衛的人害羞、自稱怪奇的人流淚

Posted: 17 Apr 2013 10:44 PM PDT

文/李靜怡

書名: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
作者:橫尾忠則
譯者:鄭衍偉、王志弘
出版:臉譜 2013/1

橫尾忠則,不贅述,一九六零年代以來最重要的日本設計師,怪奇而前衛。

在日本,過去他是電視節目力邀紅人(許多節目裡他只要趴著睡覺,或從頭到尾坐著害羞流汗就會讓收視點數暴增)、大島渚《新宿泥棒(小偷)日記》與三島由紀夫傳記電影《MISHIMA》主角、小野洋子和約翰.藍儂的閨中密友(他們吃早餐,橫尾裹著棉被坐在床鋪上)、外星迷(他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凝視天空尋找飛碟蹤影,並且向外太空釋放強烈意念,希望外星人可以接受到他的電波,與他接觸。橫尾持之以恆十年後,終於見到飛碟,也常以此激勵其他外星迷。)他的客戶名單算是設計師們心中的不可思議組合:天井棧敷+三島由紀夫+披頭四+大阪萬國博覽會,此外,他也和雜誌編輯們共力推出許多震撼級的企劃,書內更可見得出版社編輯的強力文化操縱術。

read more

現代文明崩壞,從此幸福快樂

Posted: 17 Apr 2013 10:40 PM PDT

書名:誰殺了韋勒貝克
作者:米榭.韋勒貝克 Michel Houellebecq
譯者:嚴慧瑩
出版:大塊文化 2013/03

文/蘇盈如

相較於《被帽子吞噬的男人》(Die Tarnkappe)德國作家歐思(Markus Orths),作品對於當代主體存在的真實性,過份執拗地探究,韋勒貝克在2010年出版的鞏固爾文學獎作品《誰殺了韋勒貝克》(原文書名La carte et le territoire,譯為地圖與領土),則超越之前作品暴露出對於荒蕪文明所無法停止的絕望憤怒,再度不避諱政治立場,直指「西方」原罪核心。他像在世道與寫作前兩手一攤,把自己(韋勒貝克)置入書中、痛快殺死後,回歸身為史家不可左右的紀錄職責。不沉溺於殘忍或浮華,完整、飽滿地透過文字,獨自堅實支撐起,文明崩壞時,那荒謬的快樂與虛偽的幸福。幾乎稱不上是故事,文字段落交錯著冷眼旁觀的後設藝評,以及角色間(畫家、作家、刑警)的主觀獨白,書寫所呈現出的科幻意味,則讓人想像所謂的新生命,大概可以在人類滅絕以後,從本書斷簡殘篇中,尋找到這一代人死前的世界模樣。

read more

拉丁美洲的面孔

Posted: 17 Apr 2013 10:35 PM PDT

書名:女人 Mujeres
作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 Eduardo Galeano
譯者:葉朱臻臻
出版:南方家園 2013/4

當性/別概念席捲論述,在極度貧富不均、重視男子氣概(macho)的拉丁美洲,為女性特質的吶喊仍然有效。本書對農村貧婦的處境沒有多所著墨,然透過文學性的改寫原住民族傳說,以及女性在家庭、社會、文化、政治場域的真實抗爭案例,比起編纂女史的企圖,作者在簡練古老語彙中,傳唱出來拉丁美洲承擔殖民統治的抵抗,那是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意志,以及她們所代表的轉變可能與美麗智慧。 (蘇盈如)

read more

小津走調

Posted: 17 Apr 2013 10:30 PM PDT

書名: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人生散文
作者:小津安二郎
譯者:陳寶蓮
出版:新經典文化 2013/3

就算沒看過小津電影大概也說得上幾款小津味,慢,日本式、極簡寫實,少即是多。小津說自己的人生,因為一盤咖哩飯當上導演,因為易受天氣影響不喜歡外拍,也沒為什麼、仗著次子的優閒就自在地未婚單身下去,如果當會生還自戰場就拍戰爭片;39篇隨筆、訪談整理稿分五輯,與戰地相關篇章書信尤其珍貴,時代之音灑落現世人間拿捏的吋分,他認為「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那麼小酌殘杯漬,留淡且無,對飲人生。(倩鳥兔犬)

read more

有悔冇憾,活在承諾裡

Posted: 17 Apr 2013 10:28 PM PDT

書名:貓中途公寓三之一號
作者:葉子
出版:印刻 2013/4

有一張網無邊無織,時空守護,當援手伸來,像是前幾個月,朋友的貓因貓愛滋併發腎衰等跡象緊急送醫,需配對輸血,原靠個人轉訊,一傳輸到TNR網絡,當夜竟來了20多隻貓,低喪焦懼失去的時刻,愛貓人發動協助,只有感佩。葉子和伙伴KT,從「台灣認養地圖」開始,十多年來,默默投入貓中途、TNR等自願服務,互動情節動人細膩,與實用的貓生活兩三事,她寫:「我們一隻一隻的把牠們送往幸福的路上,不是在賽跑,不需要比快,更不需要比誰送的中途貓多,最重要的是讓每一隻照顧的貓都能得到幸福,盡力做到該做的。」人類提供動物友善平等生活有限能力之外,當生命渡向彼岸,療癒每一層緣分理解的焠鍊,獲充的愛如此從容富裕。(倩鳥兔犬)

read more

漂泊的緬甸華人:《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Posted: 17 Apr 2013 10:25 PM PDT

文/但唐謨

神秘的緬甸,幾乎沒有人進去拍過任何東西,很久以前張耀揚和溫碧霞演過一部動作愛情片《蠻荒的童話》,背景是緬甸,但是不知道是否真的在緬甸取景;不過從片名就可以揣測,大家對緬甸的想像,還是神秘,危險的「蠻荒」(至少在20多年前)。 真實的緬甸,在電影中幾乎從未出現過。當然,我們都看過那部法國出品,平鋪直敘到無聊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但是實在不好看。

read more

從《太陽的墓場》看到《岸上風雲》、《錦繡大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Posted: 17 Apr 2013 10:21 P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高雄市電影館高價引進大島渚大批電影,全都用35mm的大銀幕拷貝原貌映現,使得電影學者鄭秉泓策劃的這個回顧展格外珍貴難得。自己原本最愛《新宿小偷日記》,不料1960年(日本)出品的《太陽的墓場》就讓我陷得無法自拔。開場是一大群人一大早映著朝陽上工的情景,喚起你我對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記憶。社會底層勞工階級,摻進犯罪題材與社會陰暗面,讓你我以為是馬龍白蘭度1954年主演的美國電影《岸上風雲》的日本版。

read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