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POTS:破世界

Posted: 25 Apr 2013 01:20 AM PDT

收集最愛的廢棄網頁,網路考古學興起

每個新網站成立,就代表更多舊網站被淘汰,雖然我們有更快的網路和更好的搜尋功能,但要找到本世紀初期的網頁可是難如登天。從2009年開始,由於擔心會遺失喜愛的Flash網頁,Ryder Ripps開始了資料庫收集計劃,他被稱為「網路版印地安那瓊斯」,成立「網路考古學」,聚集了一批懷舊的愛好者,專門保存背景圖像作品並重新發現早期網路文化,例如1998年的伊媚兒共同記憶「You've Got Mail」,代表過去的網路如何被當時的工具所形塑,並隨著快速進化的網路而轉變。他提到自己特別喜愛的網站大多是出現在社群網絡出現以前,當時每個人必須自行創造出連結世界的方式;而現在每個人都被連結在一起,產出大多是為了維繫人際關係,如Tumblr個人網頁的概念過去並不普及。過去人們使用專業網站(如Mike's Bong Cabinet),而在臉書出現之後,這些似乎變得不必要。從電影行銷(侏儸紀公園、AI人工智慧)、政治人物(柯林頓)、到天文學科幻外星迷與怪力亂神,網站裡的有趣圖像和曾經轟動一時的網路現象都成為他們保存鑽研的對象。Ripps認為好的網站設計有兩種:一種是好看,另一種是功能佳,理想上應該是兩者兼具,但會讓人想再回來拜訪才是最重要的。這個由使用者辛苦創立的資料庫小心翼翼地保存每個心愛的網站,否則那些閒置超過十年的舊頁面,不知何時就會突然消失。(來源:Wired/節譯:曾芷筠)

read more

編輯室手記:老少女的季凋殘戲

Posted: 25 Apr 2013 01:15 AM PDT

文/林倩如

不說和你相關的事,好像奇怪,可恥綁架版面。除了你家人親戚和她,沒有人需要知道我是誰,當對方不小心問妳特別來參加?卻好像也難以輕笑帶過,三個字像咒術,然後通常不知所措倉惶彈開,瞟來眼神距離,幸好非常開放神經大條,語障。很快就七七了呢,一年竟將丟了三分之一,好趕進度,追到現在。反核遊行那天,前夜發出搞消失談判警告,被回信嚇醒,昏迷三天在深切治療部,F推了一把,溫柔說去吧,機票、告假,磨蹭弄行李,隔早空跑一趟,折回辦公室在最後一公分資料裡找著港簽,差點扔掉沒料到短近突然。

read more

噩夢勿再現

Posted: 25 Apr 2013 01:13 AM PDT

委內瑞拉4月14日總統大選,執政的左翼候選人馬杜洛(Nicolas Maduro)以50.66%的得票率獲勝,右翼的卡普瑞爾斯(Henrique Capriles)得到49.07%選票。不過,反對黨不肯承認敗選,開票之後即四處點火,發動示威,迄今已造成7人死亡、60餘人受傷的慘劇。

台灣媒體多學舌英美通訊社的報導,質疑委國當局作弊,選舉不公,右翼不認輸乃理所當然。我們的媒體還有一個普遍的歧視心態,認為拉丁美洲這些發展中國家都還處於「民權初步」階段,民主尚未開化,選舉過程的波折和弊端無可避免。

然則,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委內瑞拉選舉的透明、公正早已享譽國際。根據加拿大民主前進基金會(FDA)關於委內瑞拉民主的報告,其選舉的公平公正,位列世界前茅。其實,就制度面而言,委國選舉機構的獨立性甚至超越許多自認為民主先進的國度。許多國家將選舉機關歸屬於行政權(譬如台灣的中選會就是由行政院主管,委員由閣揆提名),委國主掌選舉的機構卻並不歸屬於三權運作體系,亦即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選舉權」是一個完全自主的權力機構,由「國家選舉委員會」(CNE)全面負責選舉的相關業務。

read more

衛報週評:美國的槍枝暴力比恐怖攻擊更恐怖

Posted: 25 Apr 2013 01:12 AM PDT

節譯/葉興台

上週五車水馬龍的波士頓大都會變成一個鬼城,近1百萬波士頓人被要求留在家裡,且都樂意順從。學校關閉,商家停業,火車、地鐵和馬路空空蕩蕩,通常忙碌的街道宛如後現代的電影場景,看起來相當怪;就連職棒比賽和文化活動也都取消,這些都是對一名照片被新聞媒體廣泛發布的19歲逃犯的反應。

佐哈.查納耶夫(Dzhokhar Tsarnaev)和他哥哥塔默藍.查納耶夫所犯下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共導致4人死亡,逾百人受傷,有人的身體被炸得支離破碎,甚至被截肢。

但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忍受愛爾蘭共和軍(IRA)多年恐怖攻擊的倫敦市民也許會想,美國人對波士頓所發生的事情有點過度反應。他們的想法沒錯。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集體恐慌,就像我們先前在美國看到的一些案例。這又提醒我們在911事件逾11年後,美國人仍輕易地讓自己被恐怖主義的威脅恐嚇。

read more

土地開發背後的金權政治 氾濫酸腐的「居住正義」

Posted: 25 Apr 2013 01:11 AM PDT

文/陳虹穎

高房價、低工薪,加上土地持有成本低廉,由於開發產生土地產權再分配與財富急遽性積累,造就地產業拓展出龐大的產業鏈與投資線;在「薪資不進反退」與「房價不降反升」雙重結構下,引發廣大群眾嚴重被剝奪感,轉化為居住正義的口號與訴求。

read more

法務部的幸福公約

Posted: 25 Apr 2013 01:10 AM PDT

文/丁小宇

法務部於台北時間四月十九日傍晚6時30分在台北、台中、台南、花蓮,槍決死囚紀俊毅、李嘉軒、陳東榮、陳瑞欽、林金德、張胞輝等6人。這是法務部跟我們簽訂的幸福公約。

目前矯正機關總收容人數6萬餘人,差不多是全台富豪總額。機關核定容額已經超出一萬餘人,約是整個馬祖列島的人數。這是法務部跟我們簽訂的幸福公約。

read more

以色列65週年國慶 它歡慶獨立 咱紀念囚犯

Posted: 25 Apr 2013 01:09 AM PDT

文/陳良哲

1948年5月14日(猶太曆依雅爾月15日)以色列宣布建國,隔日即為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此後每年5月15日是為巴勒斯坦災難日,猶太曆依雅爾月15日則為以色列獨立日。今年以色列獨立日是4月16日,為65週年國慶。

read more

音樂靠邊站:《The Invisible Way》、《Comedown Machine》、《Bloodsports》、《Wondrous Bughouse》

Posted: 25 Apr 2013 01:08 AM PDT

本週站主/陳德政

藝人:Low
專輯:The Invisible Way
發行:Sub Pop

獨立樂壇的夫妻檔,除了Yo La Tengo那對,緩飆元老Low的吉他手Alan Sparhawk與鼓手Mimi Parker也是一對。Low成軍剛好滿二十年,90年代初期應該很少人預期他們會持續活躍至今:一來團內有對伴侶,一旦感情生變樂團幾乎很難維持,二來他們低調的曲風並不招搖過市,只靠一小群忠實樂迷能否長期支撐生涯運作?Low的解決方案是在不同時期邀聘不同的製作人合作,如Kramer、Steve Albini與 Dave Fridmann這些名家,帶入各自的手痕。第十張大碟《The InvisibleWay》請來Wilco主唱Jeff Tweedy監製,在他的芝加哥錄音室完成;這回MimiParker演唱的歌曲比過去都多,鋼琴在多首歌裡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So Blue〉與〈Waiting〉。

read more

給我KVB、不要MBV

Posted: 25 Apr 2013 01:07 AM PDT

藝人:The KVB
專輯:Immaterial Visions
發行:Minimal Wave / Cititrax

文/boyethAn

當多數人仍沉浸於愛爾蘭瞪鞋天團My Bloody Valentine闊別22年來的全新大碟《mbv》,倫敦最幽遠黑暗的角落裡,另一顆耀眼的瞪鞋(還不僅是瞪鞋)新星曾不由自主地炸亮了深陷惡劣氣候的霧都蒼穹,名字喚作The KVB。由Klaus Von Barrel的個人音樂單位(還有分身Die Jungen),演變至二人樂隊組合(女友Kat Day後來入團),Klaus Von Barrel全面主宰樂隊的音樂動向,仍不時令我憶起Kevin Shields(MBV主腦);或許我可以不急著於聆聽《mbv》、卻不能忘懷KVB。

read more

惆悵之屋

Posted: 25 Apr 2013 01:06 AM PDT

文/海德

藝人:The House Of Love
專輯:She Paints Words In Red
發行:Cherry Red Records

有關The House Of Love的回憶是淡淡的惆悵,由錚錚雙吉他編織的底蘊像一層薄薄的夢境,小心翼翼地襯托著這份憂愁,帶著微怒踱步走過屬於自己的年代,然後沈睡於不屬於自己的新時代,最後在數位時代甦醒,他們沒有迷失,因為他們已經老了。

睽違了八年,就在粉絲都以為'05年的原班人馬相聚只是一場遊戲時,新專輯《She Paints Words In Red 》帶回了二十五年前那份惆悵,那幾乎不受時空限制的都市愛情童話,再度由噪音馴化後乖順的雙吉他捲起片片抑鬱的落葉。不同於前作那像極了同學會般只存在於過往的青春忘憂,當Guy Chadwick在新作用前所未有的滄桑聲線吟唱時,妳終於有幸遇見年老的愛之屋:成熟圓融但閃爍著過去噯噯內含光的魅力。

read more

我們從未快樂過

Posted: 25 Apr 2013 01:05 AM PDT

文/蔡雨辰

書名: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
作者:海澀愛
譯者:林家瑄、楊雅婷、張永靖、張瑜玶、劉羿宏
出版:蜃樓 2012/12

在這本選集中,海澀愛強調了情感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負面情感/壞情緒──羞恥、絕望,憎恨。她反對進步的敘事,拒絕將過時的、陳舊的生存型態(例如「櫃」、內化的恐同、同志羞恥)置於過去。本書分析了情感政治在知識上的位置與行動上的可能。然而,情緒總攸關肉血,當它被置於生冷的論述裡,當我們不斷被提醒壞情緒的重要性,不宜樂觀逆轉或者丟棄忽視,我卻總是感到一種敘述的枯竭、情緒的消解。海澀愛叨叨絮絮,所謂的「壞情緒」濃縮為幾個辭彙──羞恥、絕望、憎恨⋯⋯,「壞情緒」似乎越來越遠,好像真的被置於過去了。

我的問題是,離開紙頁與論述,回到本地,回到一個拉子的生命,壞情緒到底是什麼?

read more

荒誕不經的抗拒內裡

Posted: 25 Apr 2013 01:04 AM PDT

文/Fran T. Y. Wu

書名: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
作者:王小波
出版:自由之丘 2012/11

王小波生前、死後的際遇,大概就是印證了「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鮮為人知,死後聲名遠播」的詭異(卻正常)現象,不只在當時形成了「王小波現象」(除作品瘋狂再版,研討會更是遍及各個學門),甚至在他逝世十周年後都還陸續有逝世紀念文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及「王小波誕辰60周年」作品集出版。當然,他的妻子、也是中國著名的性學家、LGBTQ權益推動者李銀河也特別編了本《王小波十年祭》。

「王小波現象」的爆破點在於其雜文,當時中國的評論界把王小波熱比作「陳寅恪熱之後,自由主義浪潮在中國的第二次博興」,這部份除了他的雜文成就和他所宣揚的自由主義思潮外,也和他始終堅持站在體制之外有關。說他是「文壇外高手」應該不會有人置疑,除了「出格」以外,王小波既沒有加入任何官養的、被收編的作協,也沒玩文壇最愛的互相吹捧遊戲,他就是安靜但同時很自覺地寫。

read more

請上車候補

Posted: 25 Apr 2013 01:03 AM PDT

書名:苦役列車
作者:西村賢太
出版:新雨 2012/12

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忽略《苦役列車》都是損失,這是我去年底看過最好的電影與小說。山下敦弘的電影如此的好,增添了女主角,增添了受傷的臨時工高橋如願變成歌手的故事,森山未來演的貫多則讓他走出小說,鮮明躍然,人生多了溫情卻一點都不美好。西村賢太筆下的人生底氣是腐敗、懶惰、多忌、荒淫、無恥,是真正失敗者,其並非因世界無情而墜。小說停筆於四十中年的仍毫不可信的寫私小說的貫多,前途可期卻無成功跡象,一如電影結束於貫多開始提筆寫作般,我很少見到電影與小說劇情結尾不同,卻在同一層次呼應彼此。勇猛對抗人生的戲何其多,失敗成功皆是虛構故事,而人生如是,如聞其聲的是西村賢太的筆,是森山未來的戲。(黃孫權)

read more

以海洋為本的生命之書

Posted: 25 Apr 2013 01:02 AM PDT

書名:Formosa海平面下:浮潛台灣婆娑之洋.美麗之島
作者:陳楊文
出版:山岳 2013/4

本書從浮潛者眼光出發,因此對於台灣沿海生態與海洋生物信手拈來的豐富描繪,不僅如科學研究者的描述,有器官、有表情栩栩如生;更忘卻人類物種本我,誠心讚嘆生命奧妙。這裡,海洋不只是象徵,它就是生命本身。(蘇盈如)

read more

文化創意產業,扼殺波希米亞人的尺度

Posted: 25 Apr 2013 01:02 AM PDT

書名:波希米亞人
作者:亨利.穆傑
出版:自由之丘 2013/3

亨利.穆傑(Henri Murger)的《波希米亞人》,描繪四個藝術家主角的對話、感情、創作、社交生活。終日派對、喝酒、打扮、賒帳、吹牛、談文論藝、荂夸奇談。主角們看似無生產力的生活,卻常常道出充滿機智的人生格言。19世紀初巴黎的藝術家生活,藝術而藝術的理想,卻充滿未能功成名就因貧窮潦倒而早夭的風險。穆傑對這種藝術創作的兩難困境,深刻地描繪出藝術之不可承受之輕。然而這只是一本關於波希米亞人的小說嗎?讀者邊看是該邊讚揚還是邊奚落?小說的影響力怎麼評估?所以,看這本書時,忍住現實感,先別用文化創意產業那套尺度---「產值」、「評估」、「用處」、「效益」,拿出來丈量藝術家生活。會先殺了你我內心深處的那個波希米亞人。(蕭旭智)

read more

《關廠風暴》「左」得出色, 《明天記得愛上我》好在性別/性偏好(性/別)

Posted: 25 Apr 2013 01:01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看電影、看生活、看社會,如果都看到「別的方面」,或是替「別人的」設想⋯⋯

且看2013年幾則社會新聞。4月7日〈蘋果日報〉報導,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李峰正酒後駕車被逮。我向來敬重民間司改會與林先生,瑕不掩瑜,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否定他。不過,他所持的理由「原本由妻子開車,後來因小孩吵鬧由妻子安撫,方才代替妻子開車」,似乎非常不妥。一則彷彿都是小孩的錯,既然這則,又何必生小孩呢?這對小孩極不公平。二則男女平等,妻子可以像男性懂得操作現代科技機器(汽車),丈夫為什麼沒有能力學習女性安撫小孩呢?

read more

半節老梗砸不壞一鍋蒙太奇:沙夏‧葛凡希《驚悚大師:希區考克》

Posted: 25 Apr 2013 01:00 AM PDT

文/大圈仔
 
對於希區考克的老影迷來說,本片有著老套的橋段,但同時卻又有著更多驚喜。「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這種陳腔濫調,本片有的是。不過,還給艾瑪‧蕾維兒(Alma Reville)──也就是希區考克嫂──在電影史上一個應有的名份地位,這是算是本片的一項維護社會公義之舉動。所以,儘管是老梗,但本片還是有權利述說這樣的一個老套故事:老婆無限付出,但名利都歸老公獨佔,但老公還不知足,最後老婆忍無可忍把臭男人痛罵一頓,最後老公良心發現,然後大團圓結局。

read more

發行手記:討論………….討論………檢討檢討……..

Posted: 18 Apr 2013 12:30 AM PDT

文/涂嘉原

在這次新北市板橋江翠國中護樹志工隊總幹事潘漢疆發起的「肉身護樹」活動,從3月28日早上6點開始,新北市政府中間經過了多少次軟硬兼施的拉鋸戰,直到4月8日下午2點左右終於被警方和包商以搖晃樹枝的手段「請」下來,結束了為期12天268小時的肉身護樹。當然,依照慣例,媒體記者和市府議員一定要請朱立倫市長回應對護樹事件的看法,「護樹事件要發揮最大的溝通力、協調力及耐性,各單位應檢討」、「新北市長朱立倫對江翠護樹志工遭驅離被批評粗暴一事表示,全案將作專案檢討,未來處理保護樹木的方式會更精緻」。然後,似乎這又是千篇一律的結尾,也是沒有結果的答案—「檢討」!!!!!!

read more

POTS:破世界

Posted: 18 Apr 2013 12:25 AM PDT

巴西的家庭幫傭獲得平等工作權

巴西國會通過修憲案,賦予家庭幫傭八小時工時、加班費、及其他勞工所享有的權利。對上百萬的女傭而言,這是可比十九世紀解放奴隸的里程碑;對仰賴低價家務服務的家庭來說,這代表他們可能得被迫自己煮飯打掃。中產與上層階級家庭擔心雇用女傭及保母的費用將再次上漲,女傭權利團體Legal Domestics預估有81萬5千人(多為貧窮的黑人婦女)將因此失去工作,占兩百萬有登記的家庭幫傭的四成。新法或許會終結巴西中產階級對傭人長久的依賴,即便是兩房的公寓也設有衣櫃大小的傭人房,嬰兒則常與保母同睡一間。更高的兒童照顧費用或將誘使部分職業婦女考慮回家照顧小孩,托兒中心的缺乏也讓要上班的家長更沒選擇。但無庸置疑的是此法案的歷史意義,在巴西成為西半球最後一個廢奴國家的125年後,「我們關閉了最後一個奴隸區,並把鑰匙丟了。」國會議長Renan Calheiros表示。雖然女傭們擔心負面效應,但他們說,這是他們早該享有的福利。(來源:businessweek/節譯:JanetC)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