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建國100?人權10大!

Posted: 22 Dec 2011 08:00 AM PST

資料提供/台灣人權促進會

今年政府花去許多經費盛大慶祝建國百年,而十二月十日正是兩公約施行法生效滿兩週年的日子。兩公約施行法明文規定政府須提交國家人權報告,對不符兩公約的法令及行政措施,必須在二年內修正、廢止或另立新法。但是過去二年來,政府相關的檢討與改正的牛步化不但無法達成兩公約施行法之規定,更讓今年台灣的世界人權日,蒙上一層民主法治不彰的陰影。

台權會自1999年每年都會在世界人權日公布當年度的十大人權新聞,作為對台灣社會一整年人權現況的回顧,這樣的回顧也可作為未來人權發展的願景。特別在兩公約施行法規定時限將至的時刻,民國100年重要人權事件的回顧,更顯重要!今年我們不只選出台權會的十大人權新聞,我們也將我們從日常整理的新聞中挑選出的候選名單,放到台權會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ahrfb)中,開放給平常就關心台灣人權議題的臉友們票選,選出另一個臉書版十大人權新聞。

閱讀全文

記者手記:當鹽酥雞成為國民零嘴

Posted: 22 Dec 2011 04:54 AM PST

文/蘇盈如

南韓演藝圈的頒獎典禮,主持人經常會把「大韓民國」掛在嘴邊;綜藝節目則喜歡誇來賓是「國民妖精」、「國民弟弟」或是「國民XX」。離開晚九朝五的編輯會議,嚼著鹽酥雞想到「啊,如果有一天鹽酥雞成為『國民零嘴』會怎樣?」

按照台灣政府積極推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鹽酥雞必定身價上漲。文化部舉辦創意鹽酥雞包裝設計比賽。文化園區展示歷年經典大蒜、九層塔跟梅粉等配料。由國宴御廚擺出百道經典鹽酥雞養身料理,榮獲多項補助至歐洲各國代表參展屢獲佳績。社區營造百萬大獎創意徵文題目「台灣各地振興傳統雞文化」。以特效爆破、氣勢磅礡《牽雞的手》上映引發熱烈迴響。更於台北101施放「千變萬化雞煙火,全民同歡慶團圓」跨年煙火後,開始元旦團拜。派克雞塊負責人被免職,哀傷地再也不能回來炸鹽酥雞,而文化界人士藉此逼問候選人分配不均的袋裝鹽酥雞:「你怎麼可以點10根雞屁股但只放了3份雞皮?!你說是不是應該多叫一份梅粉薯條跟炸百頁!」。 臉長馬回答:「我砸錢扶植大型養雞場,給雞吃鵝肝醬你還不滿意?」。沒睡醒省長說:「蔣經國有一天走在農田裡碰到會說話的雞…」。黑套裝小英說:「執政後將會引進多元雞品種」。

閱讀全文

一場回憶、兩個世代、三段不可逆的旅程:狂想劇場《逆旅》

Posted: 22 Dec 2011 04:49 AM PST

文/蘇盈如

人,要過多久才能把一個地方當作「家」?這個問題若放在郝福禎(青海)身上,竟顯得荒謬。是誰說要有一個家?誰說家得在一個地方?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指天地是萬物的旅舍(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國家力量的塑模,使郝福禎的旅程並不始於自己的出生,也不會因為死亡而終止。1929 年生於山東省平度鄉南坦波村,福禎是郝家唯一男丁。10歲時從軍的父親被地雷炸死,便離家由舅舅帶到青島生活。20歲時(民國三十八年)一路跟著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中,從青島駛離港口南下上海,露宿杭州車站月台,飢寒交迫的西轉湖南,在話劇團演出愛國劇賺取旅費。共產黨勢力佔據湖南後,未投共的部份隊伍選擇繼續逃亡廣州,幾番交涉終獲當時台灣省長陳誠准許得抵台,先至澎湖。校長張敏之卻因抗議澎湖島上司令官及師長強制編學生入軍隊,連同部分師生被國民黨冠以匪諜罪名槍斃(澎湖七一三事件,被稱外省人的二二八事件),多人失蹤。而郝福禎被拷問後釋放,並改名郝青海逃到台灣。

閱讀全文

你不過是行了割禮的猴子,一隻畸形的驢子:專訪「沙羅曼蛇」

Posted: 22 Dec 2011 04:48 AM PST

文/早洩兄
圖/沙羅曼蛇提供

對許多1980年代後的青年來說,每天充滿壓力,無法確定明天的種種,生活的目的是活在當下,尋找片刻的「超脫」及「狂喜」。兩位台北青年Yen及Z the phoenix(簡稱Z)不甘如此,於是在「生活的爛泥」中組成電子音樂雙人組「沙羅曼蛇」SALAMANDER 。他們自喻為新宗教,表面看似空洞,不過一旦你進入「狂喜」,自然能體會他們發出的正面能量。

五年前,Yen是政大DJ社創社社長,而Z待過Nu-Metal樂團使力踢及毒殺芬,兩人先後加入台灣電音名人李雨寰的電子團DMDM,可謂師承李雨寰,雙雙成為電音派對DJ。不過隔年,Yen即將入伍從被迫「充軍」,當時Z還在台南縣永康市念崑山科技大學,某天Z聆聽內心的聲音,不參考外國電子音樂,完成一首midi寄給Yen,兩人不斷修改,終於完成沙羅曼蛇第一首歌。Yen心情極為鬱悶,不知未來目標,索性將第一首歌取名為〈Zombi go army〉,意思是殭屍要入伍,殭屍指的是自己。很多搖滾樂團因為團員入伍而解散,但沙羅曼蛇卻在團員入伍前成立,音樂充滿憤怒及對未來的茫然。

閱讀全文

《衛報》週評:處理經濟危機,歐洲和美國搞錯重點

Posted: 22 Dec 2011 01:43 AM PST

節譯/葉興台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世人將會記住,2011年是個高峰會連連失敗的一年。參與高峰會的各國政府一次又一次證明,他們無能解決日益擴大正在吞沒世界的危機,無論是歐元區瓦解、氣候變遷、美國和歐洲的預算政治。明年的情況可能更糟,因選舉政治將妨礙美國、法國等幾個國家的決策。

為何麼這麼多國家在同一時間的政府治理這麼弱?原因有幾個。全球化已傷害多數高收入經濟體的製造業基礎,導致數百萬份工作流失,大部分勞動人口的生活水準降低或原地踏步,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技術勞工。美國製造業自1979年達到高峰後,迄今已流失約8至9百萬份製造業工作,當年正逢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加入全球經濟。在此同時,亞洲強勁成長的經濟推高了全球食品和油價,進一步擠壓美國和歐洲的實質收入。

閱讀全文

這個國家看不到藝術家

Posted: 22 Dec 2011 01:37 AM PST

文/陳佳汝

日前舉行的「開啟文化元年: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活動。整體而言普遍實問虛答的情況,並不令人意外。不論是宋楚瑜說文化是一種態度,或者馬英九說文化能夠使一個國家真正變得偉大,都停留在作文章的階段,我們看不到政府對文化的態度是什麼,遑論政府利用文化建設的名義,嘉惠財團包工程、BOT我們的山與海且ROT文化園區,使一些利益團體荷包變得更偉大。

閱讀全文

無薪假與諾貝爾獎-無關經濟學

Posted: 22 Dec 2011 01:36 AM PST

文/李亮

許多人一遇上失業問題,就說是工資太高,見到基本工資就說會使更多勞工失業。這種看法即便在經濟學界也已行不通。上周來台的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其研究便說明在供需力量之外,勞動市場仍會因為尋職摩擦等因素而存在失業。然而,此一思想在學術上或有正面意義,但從其支持無薪假的相關說法看來,恐怕仍不脫資本的幫閒角色。

閱讀全文

聖約翰的草藥(No.266):【嬰兒潮】

Posted: 22 Dec 2011 01:35 AM PST

音樂靠邊站:《Plumb》、《Lights Out》、《Coventry》、《Imaginary Future》

Posted: 22 Dec 2011 01:04 AM PST

文/boyethAn

藝人:Field Music
專輯:Plumb
發行:Memphis Industries

節令又將推演至「年終」算總帳、年度音樂回顧的時刻;隨著各大榜單陸續公佈與揭露,又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景。今天不談2011年有哪些精彩的發行,而是放眼2012、有哪些新唱片躍躍欲試、即將粉墨登場?由David、Peter Brewis這對兄弟搭檔於2004年成軍的英國桑德蘭樂隊Field Music,11月初便已透過官網宣告明年初第四張錄音室大碟《Plumb》的回歸消息。隨著去年樂隊重組(Andrew Moore離團),Brewis兩兄弟曾齊心獻上《Field Music (Measure)》雙唱片復出大碟;一張積累與全然揮灑樂隊深受Prog Rock洗禮、薰染的優異作品。而伴隨在《Field Music (Measure)》之後的《Plumb》能否如當年The Beatles於《White Album》之後的《Yellow Submarine》來的如此精彩與興高采烈?答案是肯定的。《Plumb》聽來就像The Beatles亦或Paul McCartney參與了Prog Rock/Art Rock時代,曲曲皆是復古、簡短流暢的雋美曲調,極有「年」味的一張唱片。

閱讀全文

單人旅客:《Passenger》

Posted: 22 Dec 2011 12:56 AM PST

文/陳德政

藝人:Lisa Hannigan
專輯:Passenger
發行:ATO

五年前的深冬,我在紐約上西城的Beacon Theatre,觀賞愛爾蘭唱作人Damien Rice。扣掉獨唱時間,他身旁都站著一名身形高挑、面容清秀的女歌手,不疾不徐幫他和聲,與他對唱,有時甚至擔任主音。她是Lisa Hannigan。

台上的她是伴奏樂團的一員,下了台,是依偎的戀人。喜歡Damien Rice的音樂,不可能對她淡雅雋永的嗓音陌生,名曲如〈9 Crimes〉與〈Volcano〉,都可聽見兩人動情對唱,那是假裝不來的真實情感。然而隔年一場慕尼黑演出前,Damien Rice告知她樂團中再也沒有她的位置,這條一同走了七年的悠悠蕩蕩巡迴路,從此由這裡岔開。

閱讀全文

修正路線:《You Tell Me》

Posted: 22 Dec 2011 12:53 AM PST

文/海德

藝人:SPC ECO
專輯:You Tell Me
發行:Bandcamp / XD records

SPC ECO有著絕佳的宣傳故事,主腦人物Dean Garcia是瞪鞋名團Curve的Bass手,而化名為Rose Berlin的女主唱則是他未滿二十歲的女兒,父女搭檔不僅在瞪鞋圈是唯一,在搖滾史上也是罕見。於是Curve未竟全功的工業化節奏,轉化到SPC ECO身上變成「電子瞪鞋」,曾經是很時尚但如今變得有點危險的領域,滿溢的訊號很容易讓音樂失焦,如同他們的Debut專輯,堪稱一團美麗的模糊。

閱讀全文

迎接新世紀的賀歲片:《龍飛鳳舞》

Posted: 22 Dec 2011 12:48 AM PST

文/但唐謨

2012年,據說是變動的一年,也是象徵吉祥的龍年,《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的新作《龍飛鳳舞》,偷偷地在英文片名上加了一個字:2012,也偷偷地夾帶了他的新世紀世界觀。《龍飛鳳舞》也是一部華麗又心動的賀歲片,可能也是一部很「療癒系」的電影。

這部片的的背景是個歌仔戲班,歌仔戲是台灣傳統戲曲,也算是一種非常深入民間的庶民藝術,但是在台灣電影當中,似乎很少以歌仔戲為主題。這部電影以狂風暴雨開場,戲臺被吹得搖搖欲墜,但是台上的演員還是照樣表演,道具被雨打爛了,修一修變得更漂亮啊……就像《父後七日》一樣,這部片再度展現一種非常台灣草根味的生命力:即使風吹雨打,政治多麼爛,大家都還是會咬緊牙關,開開心心活下去。

閱讀全文

鄭有傑神來之筆的《潛規則》與Raoul Ruiz妙筆生花的《鄉村歲月》

Posted: 22 Dec 2011 12:36 AM PST

文/李幼鸚鵡鵪鶉

智利與法國共同出品的《鄉村歲月》(Dias de Campo)裡的作家講這講那,談自己也談別人。每當他談別人,我常以為會把觸角伸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不料他總是嚕嚕嗦嗦順便扯他家的寶莉塔(女僕或管家)而且喧賓奪主講個沒完,讓我納悶他彷彿永遠跨不出去。我卻感動他講故事不忘想到自家老女僕,在中產階級只對文化藝術感興趣之餘他也能「施捨」幾絲篇幅給僕傭勞工階級。寶莉塔念念不忘從不露面、長期不歸的兒子,也讓你我不能不同情「可憐天下慈母心」。本片後段,作家探訪名叫達尼艾‧盧比歐的中壯年鄉紳,對方講述自身「坎坷」經歷九彎十八轉,身邊這位看來好似母親的女人原來並非生母,真正的親娘被他繞圈子委婉描述多麼可惡可恨、何等令人不屑,但都只點到為止,不想多拋惡言。你我不能不佩服達尼艾對養母深情以待的感恩風骨。直到電影結束,我方才恍然大悟,這位作家只想聚焦寶莉塔、盧比歐以及作家自己菲德利勾!更令人絕倒的,盧比歐正是寶莉塔望眼欲穿但永遠不肯回來聚首的兒子!也就是說,導演Raoul Ruiz舖陳兩個版本,究竟是偉大的母親對上冷酷無情的兒子?或是幼年吃盡惡母苦頭的男人抗衡口蜜腹劍、外表偽善的母親?也許兩樣都成!留給你我無限遐思。而且允許多種可能!

閱讀全文

愛情神話學

Posted: 22 Dec 2011 12:33 AM PST

文/Fran T.Y. Wu

書名: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
作者:尼可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譯者: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譯
出版:五南 2011 / 10

關於談論、論述愛情的幾本經典著作,台灣這幾年陸續已經出版了貝克夫婦(Ulrich Beck和 Elisabeth Beck-Gernsheim)的《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包曼(Zygmunt Bauman)的《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和Lynn Jamison的《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魯曼(Niklas Luhmann)的《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出版後,某個程度上算是補足了台灣書市上幾本重要的愛情社會學著作的缺口。當然,愛情作為歷久不衰的主題,其他學科自然也都有涉足其間,例如《愛情的哲學》和《戀人絮語》也都是這個主題的重要書目。

魯曼的社會學以「系統理論」聞名,不過《愛情作為激情》是較早期的作品,因此魯曼在此倒尚未以系統的方式建構他的愛情理論,儘管仍多少可見其雛型。由於魯曼素來以艱澀著名,我也很難在千餘字的書評詳述魯曼的論述內容,因此在此我僅簡單地說明幾點,並將主力放在愛情、婚姻與社會控制的問題上(儘管這並非魯曼在此書的最主要關注)。

閱讀全文

原來我的血才是黑色的:《都嘛是怪腔男孩》

Posted: 22 Dec 2011 12:28 AM PST

文/PenPouch

書名:都嘛是怪腔男孩(Pigeon English)
作者:史蒂芬.凱爾曼(Stephen Kelman)
譯者:趙丕慧
出版:大田 2011 / 12

霸凌一直存在,只是這次上位上流的成人挪譯英文--連命名暴力的方式也複製暴力,所以未來只會繼續出現其它字彙來代替「霸凌」,就像更迭絡繹的暴力只是不斷更換它的名字與臉孔而已。

迦納黑人小孩和母親妹妹移民至倫敦郊區,在貧窮、白人、黑幫、與青少年同儕的暴力圈地中,學習如何不被殺掉,只求活著跑回家、活到明天。小說以零星文體回溯男孩之死,蒐納了黑人移民在英國階級/族裔社會裡的底層生活--移民燒掉指紋去除身份以免遭到遣返、孩子以利器彼此戳刺當作生存練習、男子氣概如何在「娘」的歧視用法和親暱用法之間形成、球棒為何是男人的忠實好友、毒品怎樣運轉底層社會、男孩在母姐在妓女或處女之中認識女人和性、性啟蒙時刻肚子裡的鳴轉……。這是巴西電影《無法無天》的童話版,然童話一向比現實更殘酷。

閱讀全文

2011/12/23-2012/1/1 Pots Choices:活動推薦

Posted: 22 Dec 2011 12:07 AM PST

影行者的到來:艾未未紀錄片放映會

地點:INSOMNIA 睡不著咖啡 地下室(空集合放映廳)
台北市泰順街60巷8號(捷運:台電大樓站)
入場:免費(人數上限60人,一旦額滿將另行加場並且公告)

網路訊息:www.urbannomad.tw
http://gusapublishing.blogspot.com/

12月24日(六) 2-5pm
影片:《美好生活》
座談講者:胡晴舫

閱讀全文

2011/12/23-2012/1/1 Pots Choices:ACT

Posted: 22 Dec 2011 12:03 AM PST

□行動、連署、募款、聲明

●[聲明]籲立即三讀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
勞委會於今年四月底大力吹捧完成勞工安全衛生法修正草案,並經行政院核定送交立法院審議,好不容易排入議程,經過委員會審查進入院會,最後竟被國民黨團以「情節重大」擋了下來。國民黨昨是今非,自己推動的法案卻自己擋下,真不知道把勞工安全放在哪裡?勞工朋友過去長期在「不知名」的化學物品旁工作、接觸,以致於對生命安全產生很多威脅;六輕今年一爆再爆,勞工安全蕩然無存,缺乏資訊公開與風險評估機制,說要「苦民所苦,聞身救苦」的馬總統、吳院長,卻坐看國民黨團不簽字,消極的等待立法院休會,讓勞工朋友持續暴露在不知名的化學品中!

閱讀全文

2011/12/23-2012/1/1 Pots Choices:OPEN CITY

Posted: 22 Dec 2011 12:00 AM PST

□活動、講座、研討會

●請和我們一起過一個不一樣的跨年
我們是兩個住在台北的女生,在今年跨年夜,想尋找一個夥伴能和我們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且不同以往的小事情。我們希望能在2011最後一天,體驗到互助、自我反省、重生跟寧靜的能量。期待能找到一個提供我們當天住處的朋友,一起渡過這個時刻。我們也許可以為你:1.說個故事2.縫補衣物3.陪你去某個地方4.一起埋下時空膠囊5.彩繪一個角落…。也歡迎你能提出你想做,但還沒有機會完成的小心願。我們的聯絡方式是:ponymuse@hotmail.com

閱讀全文

2011/12/23-2012/1/1 Pots Choices:QGENDER

Posted: 21 Dec 2011 11:56 PM PST

□活動、講座

●「性別平等」之外呢?—從人權及教育現場談性平教育
時間:12/27 1500-1700
地點:中央大學管理學院二館310教室
與談人:王蘋,明越,姜貞吟
聯絡人:Vickie(shailin1204@hotmail.com)

閱讀全文

2011/12/23-2012/1/1 Pots Choices:PERFORMANCE

Posted: 21 Dec 2011 11:52 PM PST

□ 戲劇、舞蹈

周四 12月22日

●「耶誕跨年特別搞笑企劃」卡米地一零一,耶!
20:00 預售$360 / 現場$400(華娛售票)
Comedy Club(台北市忠孝東路4段553巷20號)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