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帶著犁與槍上戰場─卡拉望Caravan高唱生活之歌

Posted: 29 Sep 2011 09:24 AM PDT

文/陳佳汝

有些搖滾樂聽來是讓人爽的,有些是聽來釋放情緒的,只有很少數的音樂是聽起來讓人打從心裡顫慄,那種油然而昇的感動與崇敬,我在卡拉望(Caravan)的音樂上感受到。第一次聽到卡拉旺的音樂是在巫雲,那個永遠燈光昏黃、擺著一只只不知哪弄來的造型吉他、一排黑金剛手機、幾萬張黑膠唱片的雲南特色餐館,濃濃的復古味裡飄散著一股奇特感性。一個看來像是從六0年代電影走出來的嬉皮,人稱老五的搖滾癡老闆,總是一邊啜著杯中的高粱酒,一邊評斷各張唱片。一回興致來時他放了張泰國唱片,邊放邊說:「你們不知道泰國的搖滾樂多正點,這麼強大的 power哪個臺灣團可以辦到?這是Caravan,最了不起的泰國樂團!」一會,放到〈偉哉!泰皇〉一曲時,一旁的Gary哥(前Brown Sugar音樂總監)倏地站起,右手45度向前斜斜舉直大聲說:「這首歌必須要起立致敬!真是偉大!」當時雖不明白這是何方神聖,但看著眼前這兩位我所尊敬的老屁股那副敬敬然的模樣,耳邊響起Caravan那首感情至深,激越而動人的清唱時,頓時有些雞皮疙瘩起來。

閱讀全文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29 Sep 2011 04:49 AM PDT

可見的腹語:「iSpeak」攝影計畫
一個25歲的印度男孩手上的紙板寫著:「世界很大,我們只是傀儡。」另一個30歲的中國女農的則是:「看電視之後有很多想法,我知道它們不可能實現。」這是英國攝影師Adrian Fisk的「iSpeak」計畫。Fisk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經濟學人》等知名雜誌工作,於2007年被英國視覺藝術聞名的RotoVision出版社選入《世界頂尖攝影師》一書中。他對當代中國年輕人感到好奇。他們是誰?他們想些什麼? 2008年開始走訪中國,近年進入印度,邀請16至30歲的年輕人在紙板上寫下想說的話,再拍攝他們與紙板的合照。「為什麼一定要結婚?」、「我失業,我流浪,我很傷心。」、「中西方在歷史和文化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要告訴我們怎樣去做!」,另外還有文盲與白紙的合照,底下作品說明:「當我置身城市,我感覺自己像個笨蛋。」、「我想要村子裡有電。」這些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反映著對生活相同的恐懼、不安、憤怒與憂鬱。雖然簡短的話語像落空的夢,令人心碎,Fisk的「iSpeak」計畫讓他們的心聲透過攝影得以被看見。(新聞來源:UTNE)(譯:凃倚佩)

閱讀全文

活著的博物館和沒有身分的人:兩部來自泰國的底邊記錄片

Posted: 29 Sep 2011 04:33 AM PDT

文、圖/陳佳汝

今年流浪音樂節以泰國作為南方聚焦的主題國,除了請到泰國教父級的搖滾團體卡拉望(Caravan),也特別邀請了兩位觀念藝術家播放關於遷徙和移動這個主題所作的影片。影片中以一種強烈而豐富的色彩來敘述一種生命的流動狀態,雖是沉重的議題,卻也顯現出流動本身無以附加的絢麗和豐饒,讓人感受到悲傷之外的一種美麗。《活著的博物館》(Living Museum)是卡姆‧包薩瓦迪(Kamol Phaosavasdi)對曼谷市中心一處名為南羅(Nang Loeng)的地區所做的紀錄片。這是一個曼谷市中心的化外之地,此區百年前是一處繁華的戲院,如今戲院已經荒廢,四周多居住著一些販毒的邊緣人,多數孩子沒有未來,他們接續父母販毒的工作,或者成為小偷,女孩可能十幾歲就成為性工作者。影片中一位悲傷的女孩,6歲時被喝醉的醉鬼強暴,她竟然因此罹患愛滋病。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非常孤獨,同學的家長都告誡孩子不能靠近她,女孩一個人坐在樹下,一個人玩著單人蹺蹺板,一個人走回家,成長在沒有朋友的日子裡,女孩只能對著自己的影子哭泣。十八歲時,她交了一個男朋友,母親因為擔心男孩,而將實情告訴了男孩,並告誡乖孩子不要發生性關係。男孩告謝之後離去,他們沒有發生任何關係,他是乖孩子。女孩還是一個人,沒多久,她情況惡化。一天,她對母親說:「媽,我出去上廁所!」沒有再回來,她從橋上跳下,結束了痛苦的一生。心碎的母親面對鏡頭哭泣:「我只能祈禱她的下一輩子能夠生到好人家,而且我要告訴全天下所有的母親,千萬不要讓你的孩子靠近酒鬼!」

閱讀全文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送達台灣-專訪Dean Cycon與生態綠徐文彥

Posted: 29 Sep 2011 04:30 AM PDT

文/陳韋臻

不少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第一次經驗:走進一間公平貿易的小舖,卻被標價上的數字驚嚇到,惦惦口袋,只能默默離開。但這到底是否為公平貿易的原罪?我一直不知如何定論。1960年代興起的公平貿易運動,正值全球經濟擴張的年代,彼時,台灣也是被經濟殖民的廉價勞力提供者;1980年代,公平貿易第一次轉型標籤行動,台灣開始「經濟奇蹟」的年代,還未歷經經濟殖民者的身分。現在,台灣農業被經濟政策拋棄,但各種標榜有機、公平的小型貿易游擊在地而生,面對一個已經有五十年歷史,又是以全球化作為背景的公平貿易體制,我們究竟如何看待?

幸運的是,因為中文版《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的出版,在美國致力推行公平貿易咖啡豆的狄恩‧賽康(Dean Cycon)來台,《破報》特別訪問了狄恩,也與在地推行公平貿易咖啡豆的生態綠徐文彥對話,嘗試勾勒出共同的理念與在地實踐的差異。當我們走入星巴克、7-11、麥當勞或生態綠時,點了一杯咖啡時,到底勾連出什麼交易真相?

閱讀全文

樂施會批全球搶地潮-投資還是掠奪?

Posted: 29 Sep 2011 04:23 AM PDT

文/李亮

歐美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控制與佔取,從殖民主義時期至今依然延續,近年來由於糧食價格走揚、生質能源作物興起,更在農業投資的名義下刮起一陣搶地風潮,不僅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參與其中,諸如中國、巴西、南韓等「新興國家」也紛紛軋上一角。國際知名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長期追蹤此一現象,於9月22日發布了「土地與權力」調查報告,透過實際案例揭發了關於搶地風潮的種種謊言。

閱讀全文

你,返鄉了嗎? 田園夢碎 好好跟黑道生活吧!

Posted: 29 Sep 2011 04:17 AM PDT

文/趙萬來

台灣歷經30多年的「本土化」浪潮,土地,變成一個神聖符號,抽去了社會關係,這面令旗把政治國家自然主義化,在思維上乃不折不扣的右派意識形態,揆諸實際,工農階級在此種民主化、本土化過程下,不僅沒有寸進,反而淪落愈甚、癱瘓愈甚!比30多年前不如甚!

閱讀全文

不見血的廣達千人斬-資本主義下的大小打工仔

Posted: 29 Sep 2011 04:14 AM PDT

文/倪世傑

廣達電腦近日大批量的資遣/優退生產線上的員工,原因不在於其生產低效率或是投資失利,而是其代工的發包企業,以生產「黑莓機」聞名的行動研究公司(RIM)所委託廣達生產的Playbook銷售量慘兮兮,大砍逾8成訂單下的結果。

閱讀全文

音樂靠邊站:《Only In Dreams》、《Lenses Alien》、《Color The Trees》、《Emperor's Nightingale》

Posted: 29 Sep 2011 04:12 AM PDT

文/boyethan

藝人:Dum Dum Girls
專輯:Only In Dreams
發行:Sub Pop

樂隊取名Dum Dum Girls已經太有趣;你說靈感來自蘇格蘭Indie Pop樂隊The Vaselines 89年專輯《Dum-Dum》也就算了,還硬要把Iggy Pop的歌曲〈Dum Dum Boys〉變成Dum Dum Girls,這行徑就實在太惡劣了!這個聽似玩笑的組合,其實是由來自L.A.的主唱Dee Dee所發起的;原名Kristen Gundred的Dee Dee,在組成Dum Dum Girls之前、曾待過一支名喚Grand Old Party的樂隊主司主唱及鼓手;2008年決定以Dum Dum Girls重新出發,旋及被Sub Pop相中簽下。從個人創作身份演變成一支女班樂隊,Dum Dum Girls有幾個競爭的對象、如Vivian Girls;倘若以成績說話,Dum Dum Girls去年的首張大碟《I Will Be》所獲得空前的成功,恐怕是其他Noise Pop樂隊所望塵莫及的。樂隊第二張大碟《Only In Dreams》透過「夢想」這個主題來傳達這班小妮子的成名心得;並與Blonide、The Raveonettes製作人Richard Gottehrer再次攜手,力求音樂層次上的突破。

閱讀全文

倫敦的黑彩虹:《Black Rainbow》

Posted: 29 Sep 2011 03:56 AM PDT

文/海德

藝人:Brett Anderson
專輯:Black Rainbow
發行:Brett Anderson

對於非英搖的多數樂迷來說,Brett Anderson可能只是一個搔首弄姿的娘味主唱,直到兩張以Song-Writer角色出發的專輯後,世人終於體認到他身為一個唱作人的深厚實力,那樣抑鬱且帶詩意的民謠之心,一反他媚惑中性的形象。而第四張單飛專輯《Black Rainbow》又重回樂團為主的架構,聽起來就是為了Suede回歸所做出的暖身運動,但實際是精鍊了他個人單飛的一切美好。

閱讀全文

不會孤單地死去:《The Whole Love》

Posted: 29 Sep 2011 03:47 A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Wilco
專輯:The Whole Love
發行:dBpm

芝加哥巨團Wilco目前的黃金六人陣容,合體已有七年。2004年,第五張專輯《A Ghost Is Born》錄製完成後,主唱Jeff Tweedy徵召吉他手Nels Cline與全能樂手Pat Sansone入團,後來兩張專輯《Sky Blue Sky》與《Wilco (The Album)》便由這個陣容攜手完成。

不少從90年代跟隨Wilco的資深樂迷,感覺《Sky Blue Sky》太過閒散清雅(除了聽不膩的經典曲目〈Impossible Germany〉),《Wilco (The Album)》太過安全熟悉(除了與Feist合唱的動聽小品〈You And I〉),開始懷念起前年不幸過世的前團員Jay Bennett的稜角,及協助打理出鉅作《Yankee Hotel Foxtrot》的前製作人Jim O'Rourke的機鋒。

閱讀全文

教授與浪子的身份政治兩難之辯:《大河戀》

Posted: 29 Sep 2011 03:00 AM PDT

文/大圈仔

流放出走或是根留守候──自現代社會初步形成以來,人口遷移變得比過去更為平常,而這道選擇題也對越來越多人造成困擾。《大河戀》藉由一段關於兄弟親情的故事,一方面展示人們在這兩難之間的無力,同時更影射,在這道選擇題後面指向歡樂的正確答案可能難以尋著。

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執導的《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本來是20年前的舊片,最近該片的數位修復版再度搬上銀幕,影迷們得以重溫這部名著。

閱讀全文

從電影走過反省/未經反省的從前

Posted: 29 Sep 2011 02:57 AM PDT

文/李幼鸚鵡鵪鶉

幼年,台北的《中國時報》有篇文章的標題〈走過未經反省的從前〉教人畢生難忘。這使得我願為台灣的每一個電影節、電影展效力撰稿,卻未必敢照單全收去歌頌所有的片、所有的人。

「歌聲舞影慶百年」幸虧沒有電影《水擺夷之戀》的拷貝,否則那首插曲〈願嫁漢家郎〉的歌詞真要讓人氣得吐血。周藍萍作曲的弦律確實動聽,莊奴的(歌詞)字句卻十足的沙文主義。且聽,「彎彎的藤麻喲,爬呀爬在大樹上啊;活潑的魚兒游呀,游呀游在清水塘;美麗的山茶花呀,開呀開在高山上啊;擺夷姑娘願呀,願呀願嫁漢家郎。」還有,「山上的男人我不愛呀,一心喲,願呀願嫁漢家郎……」對原住民女性的「征服」與對原住民男性的「歧視」,外加異性戀父權與漢人沙文主義的一體兩面,你說討厭不討厭?你說可惡不可惡?台灣沒有雲南、貴州的水擺夷與苗族,剛好讓台灣本土原住民被對號入座!且看法國導演雷奈1959年電影《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讓法國白種女人愛上日本黃種男人,牽扯露水情緣,犀利顛覆、反轉西方白種男人高姿態自以為風流吃盡東方女人甜頭的好萊塢陳腔濫調(與種族沙文主義!);義大利導演費里尼1960年電影《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直昇機剛吊著耶穌像飛越羅馬上空,下一場竟接上泰國神佛舞,把天主教的神聖與異教徒的異國情調打平而非基督教社會高人一等。

閱讀全文

嗜書成狂

Posted: 29 Sep 2011 02:53 AM PDT

文/梁文道

書名: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Hitler's Private Library: THE BOOKS THAT SHAPED HIS LIFE)
作者:提摩西.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 )
譯者:周全
出版:時周 2011 / 09

有些獨裁者自己手不釋卷,老從書裡取靈感,幹下了殺人無算的大業,偏偏又不讓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讀書,還要焚書坑儒,毀千古文明於一世。你說,讀書對這種人來講到底是好是壞?不,我指的還不是那個現代史上最有權力的中國人,而是希特勒。
  
難得美國的民間學者賴貝克想到了一個好點子,試圖從希特勒遺留下來的藏書挖掘他的思路軌跡。他先到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發現一大堆戰後運來但至今仍未整理完畢的希氏文檔,再去布朗大學翻閱陪伴希特勒走完他人生最後一段路的八十本書。他在書眉筆記的字跡裡推斷希特勒當時的心境,於書頁的切口處推敲他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遂成眼前這部《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大開我讀者眼界,在芸芸講述希特勒的傳記之中別樹一幟。

閱讀全文

輕工業小說:《家工廠》

Posted: 29 Sep 2011 02:50 AM PDT

文/陳佳汝

書名:家工廠
作者:鄭順聰
出版:聯合文學 2011 / 08

70年代的臺灣,曾經以出口加工製造來帶動經濟的起飛,締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背後其實也有賴於散落在中南部許多小小的奇蹟支撐,一個個以家為單位的小型家工廠焉然誕生。家,就在工廠二樓,後面是倉庫,前面是客廳兼臥室的家工廠,父母就是老闆,師父們就是童年玩伴的家廠。這是一部以臺灣發展的青春年代所書寫的青春少年心。故事從父親辛苦學做工,爾後勉力撐起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工廠生活來敘述。童年即是在機械的縫隙中度過,玩具是鉗子與銲槍,唯一的旅行是跟隨父親出門維修機器的售後服務。曾經,那些個充滿噪音與油漬味的臭黑房子,是作者巨大的夢靨,即便長大後回到那個家,也都感覺有如置身冰窖般渾身發顫。透過書寫,作者才建立了與家工廠的情感對話。看到已經退休的父母,每日仍然敲敲打打在工廠工作,他領悟了對父母而言實在做事才是真理。

閱讀全文

尊重流變:《罪行》

Posted: 29 Sep 2011 02:48 AM PDT

書名:罪行(Verbrechen)
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者:薛文瑜
出版:先覺 2011 / 06

讀完《罪行》,我感到暈眩。暈眩來自於這些取材自現實的事件所透出的,沒有存在感的真實,以及沒有真實感的存在。這名德國專司刑事案件的律師,清澈地勾寫出血肉模糊的人之傷、人之意志與情欲。殊異的故事種類似乎說明了他對呈現人性萬象的企圖遠高於他對單一故事理型的關注,即使他要攤露的是他人的生命,一種沒有真實感的存在,然而,讀者卻能透過他客觀冷靜的用字遣詞、舉重若輕的結構佈局、節制凝鍊的情感姿態,讀到他那盈滿善意與悲憫的生命質地,亦即沒有存在感的真實。他面對現實事件的曲折歪斜,無意以科學辦案的眼光去矯正肅清;對於那些理性無法追問與描述的生存狀態與生命選擇,他也予以溫柔的尊重。唯有徹底諒解,才有尊重可言。他並非尊重事件的不可理解性,而是尊重個人在特定時空底下遭逢的際遇所引發的想法與行動何其偶然又何其必然。與其說他尊重各種流變的生命,不如說他尊重一切生命的流變。此外,書中的〈費納醫生〉、〈大提琴〉等篇都讓我想起紀德在晚年妻子死後寫作《遣悲懷》時曾說:我們故事的特色就是沒有任何鮮明的輪廓,它所涉及的時間太長,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齣持續不斷、隱而不見、秘密的、內容實在的戲劇。(吳俞萱)

閱讀全文

2011/9/30-2011/10/9 Pots Choices:活動推薦

Posted: 29 Sep 2011 02:44 AM PDT

2011/9/30-2011/10/9 Pots Choices:Opencity

Posted: 29 Sep 2011 02:42 AM PDT

活動、講座、研討會

●創作達人創意分享會
為鼓勵青年學子瞭解著作權,深入體會保護自身創作與尊重他人著作權的重要性,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將於今年9月6日、10月5日及10月14日舉辦3場『創作達人創意分享會』。
本活動係藉由創作達人分享其創意發想及創作歷程,啟發與會者創意來源,同時現場安排有法律專家提供正確的著作權觀念與法令諮詢,讓保護著作權的概念能明確且快速融入每位與會者的心中。本活動歡迎踴躍參加,參加者將有機會獲得達人贈送的精美小禮物喔!
執行單位洽詢電話: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02-23660812分機311白小姐
創作達人創意分享會網站:http://ipo.nasme.org.tw/
主辦單位: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閱讀全文

2011/9/30-2011/10/9 Pots Choices:QGENDER

Posted: 29 Sep 2011 02:40 AM PDT

□活動、講座

●2011女學會性別與科技研討會暨台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主題:性別與科技
日期:10月1-2日(星期六/日)
地點:新北市淡水區淡江大學鍾靈化學館
相關連結:http://www.feminist.sinica.edu.tw/tfsacon2011-web/index.html

閱讀全文

2011/9/30-2011/10/9 Pots Choices:PERFORMANCE

Posted: 29 Sep 2011 02:36 AM PDT

□ 戲劇、舞蹈

周四 9月29日

●國際共同劇場—外套
19:30 $600(兩廳院售票)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中山南路21之1號)

閱讀全文

2011/9/30-2011/10/9 Pots Choices:MOVIE

Posted: 29 Sep 2011 02:34 AM PDT

□活動

●單爸人生三部曲紀錄片全台首映會暨映後座談
日期:10月23日(星期日)上午10:00至下午17:00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B2)
參加方式:本活動歡迎全體市民免費參與,由於場地空間有限,為控管人數採 E-mail(godpower_two@yahoo.com.tw)或傳真(02-2382-5696)報名,額滿為止,全程參加(蓋滿三格)者可兌換金獎電影DVD乙片。
詳細訊息請上網站查詢http://zhwiea2010.pixnet.net/blog/post/37236639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