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The Grateful Dead:他們的地下年夜飯

Posted: 31 Jan 2013 06:59 AM PST

文/破報編輯部

編按:2012年,大炳、若松孝二、艾瑞克.霍布斯邦、拉維.香卡、大島渚,這些曾經在地上的學者以及藝術家們,如今相繼到了地下。然而,破報編輯部並不死心,因為他們在地上的人生所帶給我們的改變,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我們追隨他們到地下,辦起了桌,邀請他們前來一起共享他們的第一年度,地下的年夜飯。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這些地下新鮮人互相認識,至少往後可以互相有個照應,我們也好用一頓飯的時間,最後一次,將他們一同感念。

相信他們之後一定會成為好朋友,看,他們聊得多開心啊......

閱讀全文

總編手記:逝者逝矣 仍迴響矣

Posted: 31 Jan 2013 02:32 AM PST

文/黃孫權

Lucie過世三年,三年來我們仍在辦公室書架上頭的Lucie畫像下工作。一切似乎沒有什麼改變,一年五十期紀錄了辦公室所有人的歲月是如何揮霍的。

《破報》像患了精神官能症的民宿,覺得太好是罪過,維持自身存活不是另類媒體之意義。不喜歡過於政治正確,拒絕拿不安心的廣告,不參加任何主流媒體獎項,不拿財團基金會的補助。民宿的精神官能症顯示出:《破報》一直很餓,卻顯得很飽,對任何企圖另翼之途的青年都張開臂膀歡迎,用自由軟體,全文上網,僅有五個人的編輯部用所有氣力來贏得自主環境:我們生產而不跟班,我們說故事不搶新聞,我們過濾資訊而非傳播,而業務部同仁則要賺取足以讓良心溫飽之身體。民宿裡,菜鳥變新人,新人變舊人,疲累之人則再度出發,往主流媒體、另類文化或社區、NGO工作,往社會蔓延,遇到讀過他們故事的讀者,開枝散葉,成為彼此與上下世代的知己。《破報》每一代都寫了自己的故事,每一代的員工都會將《破報》變成他們希望的樣子,在人事境變下,是破報維持風格與自主性最重要的因素吧!

閱讀全文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31 Jan 2013 02:28 AM PST

Google Earth 影像揭露北韓新建集中營

據Google Earth最新的衛星圖分析看來,惡名昭彰的北韓集中營又將再添一座。部落格North Korean Economy Watch作者Curtis Melvin發現,在現存的14號集中營旁,亦即廢棄的18號集中營附近,有3公里圍牆與相鄰的土地共用。雖然尚未確認是否為新監獄,但 Melvin 觀察到與現存監獄明顯相似、顯而易見的保全圍牆,他推測該區域應為14號集中營的擴張,配上全新形態的設施。這塊區域建造於2006年12月到2011年9月之間,其中有哨所、營房、出入口、礦山等設施已被認出。位於偏遠山區的北韓集中營,生存環境最為嚴苛,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報導,當中設有毒氣室及化學試驗的進行。自從去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Blaine Harden報導了脫北者申東赫逃離14號勞改營的故事後,北韓犯人集中營的暴虐行徑始為世人所知。據估計,約有20萬人被拘禁於集中營,多數是因為與先前的囚犯有關係,或企圖與國外聯繫,或污辱「金氏王朝」。申東赫講述了集中營裡強迫勞動的暴行,除了在工廠裡縫製軍裝制服,還有在礦區內危險致命的工作。他於23歲時逃脫,目前住在首爾。Google 執行長Eric Schmidt日前訪問北韓的爭議行程,被美國國務院批評不合時宜,倒是 Google 強大的地圖功能一向倍受稱讚。結束四天的訪問行程後,Schmidt 認為北韓必須還權於民才能與國際接軌。(來源:the Guardian/節譯:Rio)

閱讀全文

如果犯罪是一個成年禮:一個青少年矯正學校的觀點

Posted: 31 Jan 2013 02:21 AM PST

文/蘇盈如

在矯正中學有兩百六十七住校生(15-23歲),一個寢室住了五、六個人。他們的日常生活包含高中課程內容。一天七節課、一節課五十分鐘。上課時隔著透明的壓克力板,會有導師、教導員(監獄官)戒護看管。下課留在教室下棋、彈吉他、電子琴,中午集體用餐、午休。回到舍房後七點到八點晚自習,八點到九點看大愛、國家地理頻道等電視節目。九點十分就寢,九點半關燈。要讀書可以申請晚熄燈。早上六點五十起床、打掃,開始上課。面對即將來的過年、寒假,在校內舉辦烤肉、晚會等活動。教育人員表示過節情緒上會想念家人或懷念以前在外面的時光。國文老師說學生平常可以寫信,也可以辦理申請接見或透過視訊會面30分鐘。春節、母親節、中秋節懇親時,會到校園中面對面接觸2-3個小時。

閱讀全文

新聞是怎樣煉成的:談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大展

Posted: 31 Jan 2013 02:21 AM PST

文/蘇盈如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日前展開。一個產業或許不可避免需要頒獎機制,持續肯認、反省它所維護與代表的公共價值。然而,當主辦單位把涉及個人及群體處境的展覽,定調為將觀眾拉進歷史現場「意義非凡、觀賞價值極高的照片」時,當我們開始崇尚新聞從業人員及其作品,大於討論受報導對象時,它意味著什麼?

閱讀全文

中國、澳洲 「碳炸彈」開發案名列前茅

Posted: 31 Jan 2013 02:21 AM PST

編譯/藍巧軒 
審校/蔡麗伶

綠色和平22日發表一項報告,公布全球「碳炸彈」排行榜,中國和澳洲擁有最多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計畫,這些開採計畫會製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將會對地球氣候造成災難性改變。由Ecofys顧問公司為綠色和平所作名為《崩潰點》的研究顯示,14個大型化石燃料開採計畫將會在2020年時製造出63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美國一整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閱讀全文

衛報週評:東歐移民持續受到諸多因素影響

Posted: 31 Jan 2013 01:54 AM PST

節譯/葉興台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在歐盟持續努力解決各式各樣的挑戰之際,卻忘記了歐洲計劃實際上已獲得顯著的成就,目前最重要的成就就是2004年和2007年成功的東擴,將8個前共產國家納入歐盟陣營,將歐洲和平和相對繁榮的地區擴大至北方波羅的海地區和南方的黑海地區。但當歐盟東擴的成就最近開始被提及之際,很少人會談到和平及仍付之闕如的繁榮。歐洲民眾幾乎僅以增加移民的角度來看待歐盟東擴,移民從東歐湧入西歐,以及湧入加入歐盟更久的國家。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閱讀全文

政府補助的末途

Posted: 31 Jan 2013 01:48 AM PST

文/潘欣榮

面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一場演講中批判政府產業政策:質疑政府既然沒有能力「挑選贏家」及「拯救輸家」,就不應透過補助過度介入競爭市場,到頭來導致兩兆雙星產業今日的落敗局面。此話一出,科技業紛紛應和,幾乎萬箭所指皆是要求政府停止再無限制的將資源投入少數企業身上,甚至造成業者依賴政府。然而,馬政府仍未放棄過往加碼補助、貸款的發展模式。

閱讀全文

公共服務無可取代

Posted: 31 Jan 2013 01:47 AM PST

文/許若仁

在過去國民黨傳統威權政治的時代裡,當時作為一個外來政權的國民黨為了有效地掌控政局、推動政策,迫切地需要一個有其一手打造的國家機器。所以,在國民黨龐大的行政體制內,不僅有一代又一代的專業財經官僚被培養、地方政治人物被拔擢,而且其基層、中堅的公務員隊伍也有一定程度的照顧。

閱讀全文

目中無人 如何活化國土

Posted: 31 Jan 2013 01:44 AM PST

文/陳虹穎

民國83年,華光社區納入台北市第一期獎勵都市更新地區至今,已逾20年,開發計畫20年間之所以停滯,最大的原因無他:一來金融特區招商引資前景茫茫,二來打造金磚地段得先將住在上面4百餘戶的人打發個精光。

閱讀全文

2012年十件電影大小事

Posted: 31 Jan 2013 01:42 AM PST

文、圖/但唐謨

最大的遺珠:《龍飛鳳舞》

《龍飛鳳舞》的導演王育鱗是我的學長,但是我絕對不是因為私交而袒護這部片。我真的覺得這部片拍得非常好,甚至超越了他的前一部作品《父後七日》,儘管這部片上了春節強檔,但在票房和影展兩方面的成績都不盡理想。《龍飛鳳舞》以台灣南部歌仔戲戲班的生活為背景,延伸出一個熱鬧又幽默的故事。女演員郭春美在這部片中一個人是演兩個角色,兩個角色不但性別不同,而且還得在台上台下,戲劇和現實之間換來換去,如果不是有深厚的表演功力,根本不可能演好這個角色。郭春美,其實是去年台灣電影更大的遺珠。

閱讀全文

既好玩又無趣的「影史十大傑作」與「五大演員」年度回顧

Posted: 31 Jan 2013 01:42 AM PST

文/李幼鸚鵡鵪鶉

英國《視與聲》(Sight and Sound)雜誌每十年選一次影史十大電影。一九五○年代初期創刊的法國《正片》(Positif)雜誌1982年30週年選過1950年以來的影史十大電影,2012年創刊60年選過1950年以後男女演員各五大。承蒙電影學者聞天祥與王延暉邀約,我參與過30部最卓越的華語片的推選。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