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POTS Weekly

POTS Weekly


雜木林美學與失憶的家:2012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感性對話

Posted: 31 May 2012 08:41 AM PDT

文/陳佳汝

從2010年第十二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曾瑋所代表參展的作品「休息一下」(Take a break)開始,台灣的建築團隊所提出的建築概念,不再是一種以台灣為主體所提出的新式構築法,或是以展現台灣特色的展示論述。「休息一下」是一種不論是時間或空間都遭到極度壓縮的現代人情境所提出的,不如坐下來喝杯咖啡再走吧,強調以最舒適的身體姿態來對應空間,重要的不是風景,而是看風景的心情。2012年,廖偉立建築師,以「地理啟蒙」來回歸到建築最基本的問題,也就是空間或是城市到底和我們生活及文化的對話是什麼,廖偉立以台灣的地理環境來思索,究竟這些地理環境應該給予我們什麼樣的思索,來去面對自己的文化,這裡他提出一種「地理的覺醒」,也就是如何透過台灣這個地方過去所承載的歷史,和其特殊的地理風貌來思考屬於我們文化的東西,這些地理環境,包含了過去的殖民歷史、以及特殊的北迴歸線雜木林文化,並不像多數展覽提出一個解答或方法,他提出的是一種思維的方式;這也點出了台灣一直以來的失憶問題,不管是陳界仁所提出的去檔案化的台灣,或是王墨林所說的我們必須清算戒嚴歷史底下的身體語言,其實都說明了台灣長期以來並不重視歷史性的思考這回事,而呈現出失根的狀態。廖偉立則是首次以一個建築師的角度來提出,當我們再造文化時,我們聽到了這個地方過去到現在的聲音嗎?在此,他以時間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提出建築與都市對於自身地理文化該有的一種回應態度。

閱讀全文

新一代的「夢想家」魔咒

Posted: 31 May 2012 07:58 AM PDT

文/蘇盈如
圖/羅鈺樺提供

做設計的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了甫成立文化部的新Logo,一片莊重的藍底下慘白的牽牛花,彷彿聽見上頭傳來家屬答禮的廣播聲。強調「產值化」的文化政策中,部長龍應台在〈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寫在文化部成立前夕〉一文問道,「我在思索的是,文化部要創立什麼樣的文化環境,這些『個個都是國之珍寶』的孩子們才有可能成為創意充沛、素養深厚的台灣公民?」五、六月是許多大專院校影像、視傳、設計相關科系畢業展的大日子,除了院所各自找場地放映影片或展示陳列。同時,記者約了幾個新一代設計展裡欣賞的創作者,聊聊創作過程,順便幫大官解惑。

閱讀全文

簡體書在台灣的生存戰

Posted: 31 May 2012 07:42 AM PDT

文圖/蘇盈如

念社會科學的朋友,在大學修課的英文讀物地獄裡,學長姐指點、老師提示下,尋找社科著作的簡體翻譯本。研究所開始進一步交換資訊、主動蒐購符合主題的參考資料。簡體書的翻譯不少人嫌過,對學生來說又是趕報告拼進度時的獨門捷徑。一進入夏潮基金會的辦公室,放在接待桌上面的,是中時媒體集團的旺報以及蘋果日報。自詡為左派,同時為若水堂董事長宋東文延續自由市場競爭的論述,認為簡體書店實「在被歧視的環境下,只能自己好好發展,自謀出路。有機會碰到另外一個傻瓜,願意收購我的書店,我馬上毫不猶豫的賣給他」。

閱讀全文

業務部手記:就說美國牛肉不能背書,奇怪耶你!

Posted: 31 May 2012 06:33 AM PDT

文/林淑慧

在很多廣告宣傳中,特別是與醫療健康相關的產品,常喜歡啟用專家代言,以他們的專業知識背景為消費者提供意見與背書,也因為專家特別的職業身份和社會地位,消費者容易將其認為是誠實、值得信任與信賴的對象,而不會懷疑他們的背書動機,因此曾經有段時間,我們常可以看到假專家真演員的廣告模式,以專家的『可靠性』與『專業性』的特質來做的宣傳,而經驗證明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激起共鳴讓人買帳。而同樣的,我們的政府在宣傳政策時也很懂得利用這樣的專家情節,特別是在美國牛肉進口一事上,先假惺惺的說沒有預設立場與時間表並開始諮詢專家意見,但是就如同不實廣告的代言模式一樣,公共衛生政策的諮詢是假,為產品解套才是真實劇本,在三次美牛會議召開後,瘦肉精也就是俗稱的培林,突然就不再算是瘦肉精,而是萊克多巴胺。自3月份後,政府各大網站也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消息「萊克多巴胺議題說明」及「開放美牛進口學者正面意見彙整」的政策說明,其中所謂的經濟系、外交系、國際關係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等專家一致的說明瘦肉精無證據對人體有害、除健康之外國家整體經濟利益也很重要,反正只要清楚標示民眾就可以自主選擇等三大台詞。於是針對瘦肉精的疑慮,政府行政團隊也總結出宣傳廣告佳句「有疑慮,不想吃,可以不吃,不買。」雖然這句的功力沒有「白海豚會轉彎」這麼厲害,但是殺傷力也是十足。

閱讀全文

POTS WORLD:破世界

Posted: 31 May 2012 06:32 AM PDT

非洲:發展優先?民主優先?
五月九日至十一日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世界經濟論壇(The 22nd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已經落幕,但是網路上的許多討論仍然圍繞著這次論壇選擇的主題:非洲的快速發展。在一場以非洲領導為主軸的週邊會議中,衣索比亞首相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讚揚其政府的經濟成就,並斬斷經濟成長和民主之間的關聯。他說:「不論從歷史上或理論上來看,經濟成長和民主之間都沒有直接關聯。我不相信枕邊故事,那些言論是經過精心設計,要將經濟成長和民主扯上關係的。民主的必要之處,是在於讓分歧的非洲各國團結起來。」儘管梅萊斯.澤納維如是說,許多批評者仍堅稱,那些犧牲民主才得以實現的快速經濟成長都是短暫且膚淺的。世界銀行先前宣布,網路上已經開展了世銀與衣索比亞夥伴策略計畫(Partnership Strategy)的磋商。衣索比亞的網民可以透過線上參與,提出他們對於衣索比亞的發展優先順序的意見。(新聞來源:全球之聲

閱讀全文

《衛報》週評:俄羅斯改變對敘利亞立場的原因

Posted: 31 May 2012 03:59 AM PDT

節譯/葉興台

俄羅斯週日(27日)支持聯合國安理會發布聲明,譴責敘利亞政府以砲火和戰車攻擊胡拉鎮,造成116名平民死亡。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這是敘利亞危機發生好幾個月以來,首度讓華府和莫斯科當局找到共同理由,逼敘利亞總統阿塞德下台,解除反抗軍對大馬士革政權的反抗,開啟了可能性,儘管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俄羅斯政府發言人週一立即表示,胡拉鎮發生的事件令人痛心,但反抗軍應為這起大屠殺負起最大責任,俄羅斯仍堅決反對敘利亞政權改變。

但毫無疑問的是,聯合國安理會發布的聯合聲明,代表了俄羅斯對敘利亞政權樹起的外交防衛已經出現裂痕。由於此一行動相當重要,可以假定,做這項決定的是俄羅斯總統蒲亭本人。

閱讀全文

美對中太陽能板課反傾銷稅 何謂自由市場

Posted: 31 May 2012 03:58 AM PDT

文/李亮

美國商務部5 月17日宣布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課徵31%的反傾銷稅,加上2.9%到4.7%的反補貼稅,欲計將使目前輸美金額達26.5億美元的中國太陽能板產業受到巨大衝擊。然而,此舉卻受到美國國內許多太陽能廠商的反彈,數量遠多於支持反傾銷者;這些反對的廠商多半採用中國產品組裝銷售,構成了美國太陽能產業產值與就業量成長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的反對聲音來自環保。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價格低,使得美國的太陽能消費市場擴大不少,符合發展綠色能源的方向,如果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關稅,恐將使得綠色能源的發展受到傷害。

閱讀全文

《難攻博士 的 科幻事件簿》之〈末日‧科幻‧啟示錄【Part 2】〉

Posted: 31 May 2012 03:20 AM PDT

音樂靠邊站:《OneTwoThreeFour》、《In Between》、《Nootropics》、《In the Bright Rain》

Posted: 31 May 2012 03:11 AM PDT

文/海德

藝人:Black Tambourine
專輯:OneTwoThreeFour
發行:Slumberland Records

Black Tambourine是北美女聲瞪鞋的先驅,也是日後一堆Noise-Pop的始祖,短短兩年歲月只有發行EP沒有專輯。這樣的傳奇樂團居然在去年浴火重生,睽違了兩個Decade再度出輯。居然又是一張四曲迷你專輯,短短十分鐘滿足了眾人的所有期盼:跨越時間界線的粗礦噪音流行之聲,以及稍許演化妥協後的迷人旋律交織堆疊,吉他噪音不攀附任何流派,運行的寫意自在如昔。一曲夢幻微甜、溫軟美好的〈I Wanna Be Your Boyfriend〉算是給新樂迷的自我介紹,這只黑色鈴鼓可是啟發了許多當代令人愛不釋手的美麗噪音。

閱讀全文

不識廬山真面目

Posted: 31 May 2012 02:49 AM PDT

文/boyethAn

藝人:Slow Magic
專輯:▲
發行:LebensStrasse / IMPO Records

去年由葡萄牙音樂品牌LebensStrasse起家的盧森堡青年Victor Ferreira所化名的Sun Glitters,樂風橫跨Dream Pop、Chillwave以及Dubstep,為人津津樂道之餘,卻始終摸不清其真實底細。今年LebensStrasse再次引進一個謎般的音樂名字Slow Magic,只知幕後藏鏡人來自美國西岸,其真實身份依舊撲朔迷離;即使覽遍各大音樂網站,仍不見其詳 。

正因如此,只好從Slow Magic的音樂下手。無論是提供網路免費下載的單曲〈Sorry Safari〉,還是近期面世的首張大碟《▲》,皆讓人想起師兄Sun Glitters,以及去年Chillwave圈幾個重要的名字,如Washed Out、Memory Tapes以及Memoryhouse;再者,Slow Magic與Teen Daze過從甚密的合作關係(Slow Magic為Teen Daze新作混音),並一同出席加州音樂演出等種種跡象,不難看出Slow Magic與Chillwave圈中的親密關係。

閱讀全文

微微發光體

Posted: 31 May 2012 02:47 AM PDT

文/陳德政

藝人:Sigur Rós
專輯:Valtari
發行:XL

五月十七日,可能在里約熱內盧的海灘、里斯本的路面電車、京都的鴨川河畔、布拉格的石板小徑,或台北的捷運車廂。可能透過手機、iPad或筆記型電腦,身處地球不同時區,曾被冰島樂團Sigur Rós感動過的人,都在晚上七點連上官網,聽著新專輯《Valtari》。

網路的存在或許讓許多事物變得淺薄,讓人追求虛假的快感,然而你得承認,它是過去半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將孤獨的個體串聯在一起。你當時聽著《Valtari》,感覺難以言喻的莊嚴和壯麗,不只是因為音樂,同時也因你知道此時此刻,世界上某個地方、某名素未謀面的人,也靜靜聽著相同的樂曲。

閱讀全文

跳舞吧!不然我們就迷失了:《Pina》

Posted: 31 May 2012 02:40 AM PDT

文/陳佳汝

這部紀錄現代舞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影片中,我從頭到尾看到的是「渴望、渴望、還是渴望」,因為瘋狂的渴望所產生的瘋狂美麗,那當中有著強悍的震撼。渴望探索、渴望理解、渴望愛、渴望掙扎、渴望孤獨、渴望飛越,同時渴望悲傷,沒有深刻的悲傷就沒有難以抹滅的輕盈。她無窮盡探索內在與不斷卓拔能量的強勁,總是給予人重重一擊,就像是說出了我們身體內很深很深、很久很久都不知道的秘密般。因此,大導演溫德斯在26年前第一次看碧娜表演時,像個小孩般整場嗚嗚哭泣到尾。從原先一個對舞蹈沒有興趣的人,變成碧娜迷,並且和她約定一起拍部影片,然後他拍下了這部將會是在藝術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紀錄片,同時是第一部3D藝術片。雖然電影在開拍時,碧娜宣怖罹癌,五天後就溘然而逝,未能全程參與到她期待已久的影片,但是原定要入鏡的演員和四部經典的舞作《穆勒咖啡館》、《春之祭》、《滿月》和《交際場》等經典,都是按照原先和碧娜討論的,然而,為何這部影片遲到了二十年?

顯然碧娜難以到達的高度與強度給了溫德斯很大的壓力,雖然他說「空間」一直以來是電影難以再現的元素,為了要能夠表現出碧娜舞蹈中的空間與力學美感,他苦苦思索,直到2007年3D出現時,他才覺得找到了方法,於2009年準備開拍。然而,我卻覺得這些考慮是可惜了些。雖然以3D來觀賞碧娜的舞作確實震撼人心,那些個個張牙舞爪的舞者就這樣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面前朝你潑一把水,但還是會不自覺地撇開頭躲去--是的,3D技術確實帶來更刺激的感官享受,但是真讓人感動的並非這個讓你能夠融入舞台,如入水中之魚的親臨體驗,而是舞者那充滿愛欲痛苦的張狂之姿,以及碧娜簡短而充滿力道的話語。

閱讀全文

捨不得的年少輕狂:《伴郎我最HIGH》

Posted: 31 May 2012 02:29 AM PDT

文/但唐謨

奇幻影展剛剛重映過1994年那部超好看的扮裝電影《沙漠妖姬》,想到我從來沒有追蹤過這個導演拍過什麼片,好像《沙漠妖姬》已經是大滿足了。《伴郎我最HIGH》是這位產量極少的澳洲導演的新作,一部非常可愛,有時候會讓人昏倒的喜劇。

有趣的是,政治超級正確的《沙漠妖姬》被美國拿去重拍;《伴郎我最HIGH》又彷彿是在重拍美國喜劇《醉後大丈夫》。這種類型簡單說就是一群要好的不得了的男人,大鬧其中某個死黨的婚禮,感覺上是個異性戀的故事,但是卻流動著濃濃的兄弟情誼。這部片的一開場就很「陽剛」:一個很漂亮的英國男孩,淋了一身雨,於是回家把衣服脫光光,光著屁屁走到客廳,然後發現原來家人幫他辦了一個生日驚喜派對,他當然被全部的人都看光光(這部片露的屁屁還不少喔)。我真的不懂這樣「賣弄男體」的小情節跟全片有什麼關連,但是,真的滿好看的。

閱讀全文

理論與實踐的開拓

Posted: 31 May 2012 02:12 AM PDT

文/夏曉鵑

書名:理論與實踐的開拓:成露茜論文集
編者:夏曉鵑
出版: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12 / 05

Lucie首位指導的博士生John Liu在《發現成露茜》書中如此界定:「成教授所有的實踐(praxis),都是圍繞著單一目的,亦即為邊緣與受壓迫者發聲。」然而,許多人道主義者也以「為弱勢發聲」為名,那麼Lucie是人道主義者嗎?如果不是,那麼Lucie所說的那條軸線可能是什麼呢?

在一九九七年社發所第一屆學生的迎新茶會中,Lucie曾與同學分享一段往事:她因為在美國公開向同學說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而遭告密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她也曾告訴我「讀了馬克思之後,分析的功力大大提升」!再參照她的諸多著作,我們可看見Lucie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將被壓迫者(所謂「弱勢」)放置在資本主義發展脈絡下分析其處境,並思考他們如何可能成為翻轉資本主義社會的槓桿。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